今天是:

研究生管理

研究生管理

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

園藝學學位授權點年度報告(2022)

發布日期:2023-11-10    作者:     來源: 伟德国际weide科研學科辦    點擊:

一、學位授權點建設情況

始建于1948年的園藝學科點曆史悠久,底蘊深厚,目前學科涵蓋蔬菜學、果樹學和觀賞園藝學3個二級學科,2000 年蔬菜學獲博士學位授予權,2006 年被評為黑龍江省一級重點學科;2007 年蔬菜學被評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同年被評為園藝學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2017 年獲批園藝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2022年園藝學科入選黑龍江省“國内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園林專業和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

學科“立足龍江,面向全國”,堅持“四個面向”,利用特有的寒地自然資源和地理優勢,以龍江園藝産業高質量發展為己任,破解園藝産業共性科技難題,逐步形成了寒地園藝作物遺傳育種、寒地園藝作物生長發育與栽培技術、設施園藝與園藝作物生理生态、寒地園藝作物重要性狀遺傳與分子基礎等4個穩定的研究方向。

(一)目标與标準:

學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創新意識和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能力,掌握園藝學科堅實寬廣的應用基礎理論、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術,能夠利用國内外先進理論和技術解決園藝領域産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的園藝領域高層次人才,具體有以下目标: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優良的道德品質,熱愛祖國、獻身農業,具有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良好的職業道德,服從國家需要,積極為實現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做出貢獻。

2)掌握本學位點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術,了解學科發展方向及國際學術研究的前沿狀态,熟悉所從事研究方向的曆史、現狀和發展趨勢;具有獨立從事或組織本學科的教學、科研、推廣工作的能力和國際學術交流能力,并在學術上有創新見解或取得創造性成果;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能夠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較好的寫作能力和一定的聽說能力。

3)在本門學科上具備基本的學術能力,主要包括獲取知識的能力、學術鑒别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學術創新能力、國際學術交流能力、教學能力等。能獨立從事學術研究工作和教學工作,并在所在學科上做出創造性的成果。

4)具備适應未來職業發展的綜合能力,主要包括開展跨學科研究的能力、團隊意識、合作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等。

5)具有承擔本學科範圍内各項專業工作的良好體魄。

(二)基本條件:

學位點共有教師58人,正高級26人,副高級16人。教師中擁有全國高校首批“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2018-2022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中華農業英才獎獲得者1人,全國農業推廣标兵1人,國家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3人,試驗站站長1人;省級創新團隊1個,省級領軍人才梯隊1個,省農業産業協同創新推廣體系首席專家3人。

學位點新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聯合重點項目2項,面上項目3項,青年3項項,外國優秀青年學者項目1項;總體資助率為26.47%,獲得資助數量和總體資助率均排在學校第2位,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總經費近800萬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子課題1項;國家人社部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資助項目1項;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5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項;黑龍江省博士後科學基金4項2022年共計獲批總經費5800萬元。

2022年共計發表論文134篇,其中SCI92篇,一區13篇(一區Top7篇,最高影響因子達到10.735),二區54篇(二區Top 9篇)、三區18篇、四區7篇,中文核心期刊42篇;《番茄生物技術》成功入選國家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出版規劃農業科學項目。

2022年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二等獎1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2項,農業部審定的品種5個,省級審定品種1個,新品種保護權1個,撰寫地方标準13個。

舉辦了首屆“中新(中國-新西蘭)園藝國際論壇”(線上)和“中國園藝學會番茄分會2022年學術年會”。 此外參加線上其他國際學術會議80餘人次,參加其他國内線下學術會議20餘人次,線上會議130餘人次,作學術報告18人次。

(三)人才隊伍及培養:

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東北林業大學引進優秀博士3人,新增2名省現代農業産業技術協同創新推廣體系首席專家,1人獲2022年度省教科文體系統“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稱号。農業農村部“科創中國”寒地特色果樹産業服務團和高寒地區設施園藝及綠色蔬菜産業服務團團長2人;入選“東農學者計劃-高層次人才”傑出學者(JC1)1人,傑出學者(JC2)2人,學術英才(YC1)1人,“學術骨幹”3人,青年才俊”2人。 2人晉升正高,3人遴選博導。2022年共有10名博士後進站。

學科加大研究生招生宣傳力度,吸引優質生源,2020年招收博士生18名,全日制碩士研究生71人;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110人。畢業博士生11人,畢業全日制學術研究生58人。

(四)社會服務及貢獻:

1)一年來,學科8名科技特派員深入所轄地區現場指導100多人次,其他農業專家通過微信、電話、線上線下指導300餘人次;與東甯、桦川、齊齊哈爾、雙鴨山、綏化、七台河、大慶、哈爾濱、肇東、甘南等30餘地、市、縣園藝産業生産部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

2)為推動甘南縣“全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先行縣”的建設,我院在曉光村萬發屯伟德国际weide與甘南縣人民政府合建的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中建有20餘畝的露地蔬菜生産示範園。學科的各位專家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指導栽培技術近百次;篩選出适合當地種植的西瓜、甜瓜、黃瓜、番茄、南瓜、白菜等新品種10餘個,豐富甘南露地蔬菜的品種結構,提升種植水平,極大促進了甘南縣全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先行縣的建設。

3)“寒地園藝作物重大品種創制和綠色生産創新”頭雁團隊在與齊齊哈爾市園藝研究所全省首家頭雁工作站落戶簽約基礎上,又相繼與克山縣、泰來縣等農業科學技術推廣中心建立了7個頭雁工作分站,頭雁團隊還将與大慶市科技局、蘭西縣人民政府在穩定科研合作關系中拟建工作站2個。

二、學位授權點建設存在的問題

1.雖然我院在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地區聯合重點項目、十四五重點研發項目上有所突破,但國家“十四五”揭榜挂帥、常規項目、青年科學家項目、省重點、重大項目、省自然基金團隊項目上等仍有欠缺。

2.雖有寒地小漿果開發利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農業部重點實驗室等平台,但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平台建設上仍未實現突破。

3、目前學院在SCI論文發表上每年近百篇左右,但高水平、有代表性的論文(10分以上)有待進一步提高,尤其是在公認的高水平期刊(CNS、Nature子刊等)上,還未取得很好的突破。

4、向陽基地所需溫室仍未建造,嚴重影響了試驗進展,同時增加了運輸成本。

5、我院教師近三年先後獲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自然科學一等獎,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省級獎5項,但在國家級獎勵上仍有很大的欠缺。

6、高層次人才等培養和引進方面沒有突破,後勁支撐不足。

7、我院教師多是以省、市科技特派員的身份進行科技服務,或者根據課題需要進行試驗示範,學院未能整合學院力量,形成一支高水平、覆蓋面全的科技服務隊伍,進行合作共建,形成學院品牌,做成典型案例。

三、下一年度建設計劃

1.積極推進202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申報工作,用好校内和校外專家,提高國自然中标率。

2.籌備好國家“十四五”重點研發“鄉村産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與集成應用”重點專項2022年度部省聯動項目“寒地特色果樹産業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範”的啟動工作。

3.做好中國園藝學會豆類分會年度學術會議和黑龍江省園藝學會的舉辦工作。

4.拟開展青年教師和研究生大講堂活動,提升學術氛圍,拓寬研究思路。

5.推動小漿果工程中心和農業部重點實驗室建設,争取早日申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6.與甘南、綏濱、饒河等縣市合作,建立學院科技服務試點工作,建立學院合作共建典型模式。

7.完善人才引進政策和評價體系,做好高層次人才培養工作,拟引進Tcyganova Nadezhda Aleksandrovna 教授和Sikandar Aman Ullah博士。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