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位授權點建設情況
園藝學科曆史悠久,底蘊深厚,涵蓋蔬菜學、果樹學和觀賞園藝學3個二級學科,其中蔬菜學(1982)、果樹學(1982)、園林植物和觀賞園藝學(2003)分别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0 年蔬菜學獲博士學位授予權,2006 年被評為黑龍江省一級重點學科;2007 年蔬菜學被評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同年被評為園藝學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2017 年獲批園藝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
學科“立足龍江,面向全國”,堅持“四個面向”,利用特有的寒地自然資源和地理優勢,以龍江園藝産業高質量發展為己任,破解園藝産業共性科技難題,逐步形成了寒地園藝作物遺傳育種、寒地園藝作物生長發育與栽培技術、設施園藝與園藝作物生理生态、寒地園藝作物重要性狀遺傳與分子基礎等4個穩定的研究方向。
目标與标準:
學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創新意識和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能力,掌握園藝學科堅實寬廣的應用基礎理論、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術,能夠利用國内外先進理論和技術解決園藝領域産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的園藝領域高層次人才,具體有以下目标: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優良的道德品質,熱愛祖國、獻身農業,具有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良好的職業道德,服從國家需要,積極為實現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做出貢獻。
(2)掌握本學科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術,了解學科發展方向及國際學術研究的前沿狀态,熟悉所從事研究方向的曆史、現狀和發展趨勢;具有獨立從事或組織本學科的教學、科研、推廣工作的能力和國際學術交流能力,并在學術上有創新見解或取得創造性成果;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能夠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較好的寫作能力和一定的聽說能力。
(3)在本門學科上具備基本的學術能力,主要包括獲取知識的能力、學術鑒别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學術創新能力、國際學術交流能力、教學能力等。能獨立從事學術研究工作和教學工作,并在所在學科上做出創造性的成果。
(4)具備适應未來職業發展的綜合能力,主要包括開展跨學科研究的能力、團隊意識、合作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等。
(5)具有承擔本學科範圍内各項專業工作的良好體魄。
基本條件:
學科共有教師52人,正高級20人,副高級12人,具有博士學位47人,占比90.4%。教師中擁有全國高校首批“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2018-2022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中華農業英才獎獲得者1人,全國農業推廣标兵1人,國家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3人,省級創新團隊1個,省級領軍人才梯隊1個,省農業産業協同創新推廣體系首席專家1人。
學科新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聯合重點基金1項;面上5項、青年基金4項,總體資助率居全校之首(28.57%);新增國家體系藍靛果哈爾濱綜合實驗站1個(210.0萬)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2項;省自然科學基金6項;省重點研發項目2項;省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2項;東農學者計劃青年才俊項目5項、學術骨幹項目4項;總經費達1376萬餘元。
2021年共計發表論文共計115篇,其中SCI80篇(一區11篇、二區34篇、三區19篇、四區16篇),中文核心期刊35篇。番茄育種團隊榮獲“首屆科技創新貢獻市長特别獎”1項;申報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和二等獎1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3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省級審定品種2個,新品種保護權1個,撰寫地方标準8個。
“寒地小漿果開發利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已完成裝修升級改造工作,新購置儀器設備價值650餘萬元;向陽基地、阿城基地道路、圍欄等基礎建設已成功立項;頭雁團隊及共享平台購置儀器設備200餘台件,價值700餘萬元,極大改善了現有實驗條件,确保相關實驗順利進行。
成功舉辦“第四屆分子植物科學國際學術研讨會”(線上),中國、美國、加拿大等11個國家24家單位31名國内外著名院士、教授、專家學者作專題報告。參加國際學術會議30餘人次,參加國内線下學術會議40餘人次,線上會議150餘人次,作學術報告20人次。邀請鄧秀新院士、李天忠教授等12位專家學者來我院進行合作與交流。
實施“春雁”計劃(資助10人,共計23.0萬元),為青年教師指引學術研究方向,從而實現“頭雁”領“春雁”為學院發展培育後備人才。
完成了新一輪學科團隊組建工作,經過學校專家評審,我院園藝學科10個團隊成功獲批,其中A類團隊4個,B類2個,C類1個,培育1個,經費共計300萬元。
人才隊伍及培養:
以“一流學科”和高水平大學建設為引領,創新引才模式,海選與精準招聘相結合,多措并舉,招賢納士,共引進新教工3人,促進了教學、科研、行政隊伍水平的整體提升。遴選博導3人,碩導6人。
學科加大研究生招生宣傳力度,吸引優質生源,2021年招收博士生14名,全日制碩士研究生65人;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105人。畢業博士生5人,畢業全日制學術研究生50人,農業碩士25人。
社會服務及貢獻:
(1)一年來,學院9名科技特派員深入所轄地區現場指導100多人次,其他農業專家通過微信、電話、線上線下指導300餘人次;與東甯、齊齊哈爾、雙鴨山、綏化、七台河、大慶、哈爾濱等地市園藝産業生産部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
(2)“寒地園藝作物重大品種創制和綠色生産創新”頭雁團隊在與齊齊哈爾市園藝研究所全省首家頭雁工作站落戶簽約基礎上,又相繼與克山縣、泰來縣等農業科學技術推廣中心建立了7個頭雁工作分站,确定了長期穩定的科研合作關系。
二、學位授權點建設存在的問題
1、高層次人才等培養和引進沒有突破,後勁支撐不足。
2、國家級獎勵欠缺,獲得國家級榮譽稱号教師較少。
3、還需争取部省聯動等大項目。
4、學科團隊教師所需要的溫室面積還不充足,需要進一步推進向陽基地溫室建設工作。
5、學科科研成果轉化慢,需要聯合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進一步提高轉化效率。
三、下一年度建設計劃
1、完善人才引進政策和評價體系,争取引進海外優秀人才加入學科隊伍建設,做好高層次人才培養工作。
2、積極聯系國家、省市等各部門,做好頂層設計,拓展科研立項渠道。
3、積極推進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工作,争取在優秀青年基金上有所突破。
4、實施“國家化”戰略,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提升學科影響力。
5、做好頭雁團隊成果落地和産業化,通過科研攻關、成果轉讓等多種形式解決齊齊哈爾當地的産業問題。
6、利用農閑季節,積極鼓勵教師及科研團隊有針對性的開展科技下鄉及技術培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