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 北 農 業 大 學
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規範
伟德国际weide研究生部
二
○一二
年一月
目錄
1
内容要求
…………………………………………………………………………… 1
2
書寫規定
…………………………………………………………………………… 3
3
打印要求
…………………………………………………………………………… 8
附錄A 有關數字用法的規定………………………………………………………… 10
附錄B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 11
附錄C 學位論文封面示例…………………………………………………………… 15
附錄D 學位論文内封示例…………………………………………………………… 16
附錄E 頁眉示例……………………………………………………………………… 18
附錄F 順序編碼制文後參考文獻表著錄格式示例(GB/T7714-2005) ………… 19
附錄G 研究生學位論文獨創聲明和使用授權書…………………………………… 22
附錄H 物理量名稱及符号表 示例 ……………………………………………… 24
附錄I 物理量名稱及符号…………………………………………………………… 25
附錄J 目錄示例……………………………………………………………………… 28
附錄K 英文目錄用詞………………………………………………………………… 29
伟德国际weide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規範
研究生學位論文是研究生科學研究工作的全面總結,是描述其研究成果、代表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學術文獻資料,是申請和授予相應學位的基本依據。學位論文撰寫是研究生培養過程的基本訓練之一,必須按照确定的規範認真執行。根據我校單位授予的具體情況,從2006年春季開始。嚴格按照GB7713-87标準執行。指導教師應加強指導,嚴格把關。
論文撰寫應符合國家及各專業部門制定的有關标準,符合漢語語法規範。
碩士和博士學位論文,除在字數、理論研究的深度及創造性成果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外,撰寫要求基本一緻。
1
内容要求
1.1
題目
題目應恰當、準确地反映本課題的研究内容。題名所用每一詞語必須考慮到有助于選定關鍵詞和編制題錄、索引等二次文獻可以提供檢索的特定實用信息。題目應該避免使用不常見的縮略詞、首字母縮寫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學位論文的中文題目應不超過25字,不設副标題。
1.2
摘要與關鍵詞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是論文内容的簡要陳述,是一篇具有獨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應包括本論文的基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創造性成果及其理論與實際意義。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圖表、化學結構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術語。不标注引用文獻編号。避免将摘要寫成目錄式的内容介紹。
在中文摘要頁左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關鍵詞。關鍵詞是供檢索用的主題詞條,應采用能覆蓋論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術詞條(參照相應的技術術語标準,盡量用
《漢語主題詞表》等詞表提供的規範詞
)
。關鍵詞一般列3~8個,按詞條的外延層次從大到小排列。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上方應有英文題目,内容與中文摘要相同,摘要結束時在左下方一行寫英文關鍵詞(3~8個)。在下邊第一行寫研究生姓名,第二行寫專業名稱,第三行寫導師姓名,這三行字均為右對齊。
1.3
論文主體
論文主體包括引言、論文正文及結論等部分。
1.3.1
引言
引言一般作為第一部分。引言應包括:本研究課題的學術背景及其理論與實際意義;國内外文獻綜述;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及成果、存在的不足或待深入研究的問題;本研究課題的來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3.2
論文正文
論文正文是學位論文的主要部分,應該數據可靠,結構合理,層次清楚,重點突出,文字簡練、通順。可以包括:調查對象、實驗和觀測方法、儀器設備、材料原料、實驗和觀測結果、計算方法和編程原理、數據資料、經過加工整理的圖表、形成的論點和導出的結論等。
對本研究内容及成果應進行較全面、客觀的理論闡述,應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創新、改進與實際應用之處。理論分析中,應将他人研究成果單獨書寫,并注明出處,不得将其與本人提出的理論分析混淆在一起。對于将其他領域的理論、結果引用到本研究領域者,應說明該理論的出處,并論述引用的可行性與有效性。
自然科學的論文應論點正确,推理嚴謹,無科學性錯誤。
管理學科的論文應包括對研究問題的論述及系統分析,比較研究,模型或方案設計,案例論證或實證分析,模型運行的結果分析或建議、改進措施等。
1.3.3
結論
結論是對整個論文主要成果的總結。在結論中應明确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創造性成果或創新點理論(含新見解、新觀點),對其應用前景和社會、經濟價值等加以預測和評價,并指出今後進一步在本研究方向進行研究工作的展望與設想。如果不可能導出應有的結論,也可以沒有結論而進行必要的讨論。應嚴格區分研究生的成果與導師科研工作的界限。可以在結論或讨論中提出建議、研究設想、儀器設備改進意見、尚待解決的問題等。
1.4
緻謝
可以在正文後對下列方面緻謝:
國家科學基金、資助研究工作獎學金基金、合同單位、資助或支持的企業、組織和個人;
協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條件的組織或個人;
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議和提供幫助的人;
給予轉載和引用權的資料、圖片、文獻、研究思想和設想的所有者;
其他應感謝的組織或個人。
緻謝内容應簡潔明了、實事求是。
1.5
參考文獻
按照GB7713-87
《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中的“順序編碼制”組織。
博、碩士學位論文的參考文獻中,近五年的文獻數一般應不少于總數的1/3,并應有近兩年的參考文獻。
教材、産品說明書、各類标準、各種報紙上刊登的文章及未公開發表的研究報告等通常不宜作為參考文獻引用。
引用網上參考文獻時,應注明該文獻的準确網頁地址,網上參考文獻不包含在上述規定的文獻數量之内。
1.6
攻讀學位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
學位論文後應列出研究生在攻讀學位期間發表的與學位論文内容相關的學術論文(含已錄用,并有錄用通知書的學術論文。錄用通知書中應明确說明論文的發表卷、期号)。攻讀學位期間所獲得的科研成果可單做一項列出。與學位論文無關的學術論文不宜在此列出。關于博士、碩士生在攻讀學位期間發表學術論文的要求,見《伟德国际weide關于研究生公開發表學術論文的暫行規定》。
2.
書寫規定
2.1
論文書寫
研究生學位論文一律要求在計算機上輸入、編排和打印。
論文宜用A4 (210mm×297mm)标準大小的白紙,版芯大小一般應為148mm×220mm(包括頁眉及頁碼則為148mm×240mm, 38行×40字)。每一面的上方(天頭)和左側(訂口)應分别留邊25mm以上,下方(地角)和右側(切口)應分别留邊20mm以上。頁碼在版芯下邊線之下隔行居中放置;目錄、摘要等文前部分的頁碼用羅馬數字單獨編排,論文主體以後的頁碼用阿拉伯數字編排。
博士、碩士學位論文的扉頁、目錄、摘要、圖題及表題等,都要求用中、英文兩種文字給出,編排上中文在前。扉頁、目錄及摘要的英文部分需另起一頁。
2.2
目錄
目錄應包括論文中全部三級标題及其頁号,從摘要開始做目錄,含: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标題(目錄中的标題要求編到第3級标題,即×.×.×。一級标題頂格書寫,二級标題縮進一格,三級标題縮進兩格,目錄中無四級标題)
緻謝
參考文獻
附錄
攻讀學位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
索引(可選擇或不選擇)
個人簡曆(僅對同等學力人員有此要求)
2.3
學位論文獨創聲明和版權使用授權書
“學位論文獨創聲明和版權使用授權書
”書寫格式見附錄G
,
書寫位置在目錄與中文摘要之間。
2.4
摘要
摘要的字數(以漢字計),碩士學位論文一般為1000字左右,博士學位論文為2000~3000字,均以能将規定内容闡述清楚為原則。中文摘要頁不需寫出論文題目。英文摘要與中文摘要的内容應完全一緻,在語法、用詞上應準确無誤,時态為一般過去時,第三人稱。英文摘要頁必須寫出論文題目(實詞首字母大字,其它小寫)。
2.5
論文正文
根據GB7713-87《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的有關規定,學位論文不得分章節撰寫。正文内容必須實事求是,客觀真實,準備完備,合乎邏輯,層次分明,簡練可讀。
2.5.1
标題
标題要突出重點、簡明扼要。字數一般應在15字以内,不用标點符号。标題中盡量不采用英文縮寫詞,對必須采用者,應使用本行業的通用縮寫詞。正文中标題層次一律采用阿拉伯數字分級連續編号,例如:一級标題1;二級标題1.1;三級标題1.1.1;四級标題1.1.1.1;正文中無五級标題,編号應左起頂格書寫,在編号後空一個字的位置再寫标題,另起一行寫具體内容。
2.5.2
層次
層次以少為宜,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在四級标題以後或四級标題前不構成标題還要分層次說明的,可采用以下順序:
□□1)□□⑴□□①進行表達。例如:
如需分層次标明的請按級别使用1)2)3)4);(1)(2)(3)(4);
①②③④
。
1
)2)3)4)
↓
(1)(2)(3)(4)
↓
① ② ③ ④
2.6
引用文獻
引用文獻的标示采用“順序編碼制”。
2.7
名詞術語
科技名詞術語等,應采用國家标準或部頒标準中規定的術語或名稱。标準中未規定的術語要采用行業通用術語或名稱。全文名詞術語必須統一。一些特殊名詞或新名詞應在适當位置加以說明或注解。
采用英語縮寫詞時,除本行業廣泛應用的通用縮寫詞外,文中第一次出現的縮寫詞應該用括号注明英文原詞。
2.8
物理量名稱、符号與計量單位
2.8.1
物理量的名稱和符号
物理量的名稱和符号應符合GB3100~3102-86規定。論文中某一量的名稱和符号應統一。
物理量的符号必須采用斜體。表示物理量的符号做下标時也用斜體。
2.8.2
物理量計量單位
物理量計量單位及符号應按國務院1984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及GB3100~3102執行,不得使用非法定計量單位及符号。計量單位可采用漢字或符号,但應前後統一。計量單位符号,除用人名命名的單位第一個字母用大寫之外,一律用小寫字母。
非物理量單位(如件、台、人、元、次等)可以采用漢字與單位符号混寫的方式,如“萬t·km”,“t/(人·a)”等。文稿叙述中不定數字之後允許用中文計量單位符号,如“幾千克至1000kg”。
表達時刻時應采用中文計量單位,如“上午8點3刻”,不能寫成“8h45min”。計量單位符号一律用正體。
2.9
外文字母的正、斜體用法
按照GB3100~3102-86及GB7159-87的規定使用,即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變量符号用斜體,計量單位等符号均用正體。
2.10
數字
數字用法執行國家技術監督局1995年12月13日頒布的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規定使用漢字數字的場合外,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數字,而且又很得體的地方,均應使用阿拉伯數字。
2.11
公式
公式原則上應居中書寫。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空兩格寫,公式仍居中寫。公式末不加标點。公式中用斜線表示“除”的關系時應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通常“乘”的關系在前,如而不寫成。公式序号的右側與右邊線頂邊排寫。公式較長時最好在等号“=”處轉行,如難實現,則可在+、-、×、÷運算符号處轉行,轉行時運算符号僅書寫于轉行式前,不重複書寫。
公式中第一次出現的物理量代号應給予注釋,注釋的轉行應與破折号“
————
”後第一個字對齊。破折号占二個字。公式中應注意分數線的長短(主、副分線嚴格區分),長分數線與等号對齊,如
2.12
插表
表格不加左、右邊線,簡明型Ⅰ的三線表。每個表格均應有表題(由表序和表名組成)。表序一般按部分編排,如第3部分“結果”中第一個插表的序号為“表3-1”等。表序與表名之間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許使用标點符号,表名後不加标點。表題置于表上,用中、英文兩種文字居中排寫,中文在上,要求用5号字。表頭設計應簡單明了,不用斜線,表頭中可采用化學符号或物理量符号。全表如用同一單位,則将單位符号移至表頭右上角,加圓括号。表中數據應準确無誤,書寫清楚。GB7713-87規定:“表内
‘空白’代表未測或無此項,‘-’(占2個數字寬度)或‘…’代表未發現,‘0’代表實測結果為零
”。表内文字或數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時,采用通欄處理方式,不允許用“〃”、“同上”之類的寫法。表内文字說明,起行空一格、轉行頂格、句末不加标點。
2.13
插圖
插圖應與文字緊密配合,文圖相符,内容正确。選圖要力求精練。對無規定符号的圖形應采用該行業的常用畫法。
2.13.1
圖題及圖中說明
每個圖均應有圖題(由圖号和圖名組成)。圖号按部分編排,如第3部分“結果”中第一個插圖的圖号為“圖3-1”等。圖題置于圖下,用中、英文兩種文字居中書寫,中文在上,要求用5号字。有圖注或其他說明時應置于圖題之上。圖名在圖号之後空一格排寫。引用圖應注明出處,在圖題右上角加引用文獻号。圖中若有分圖時,分圖題置于分圖之下,分圖号用a)、b)等表示。
圖中各部分說明應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圖除外)或數字項号,各項文字說明置于圖題之上(有分圖題者,置于分圖題之上)。
2.13.2
插圖編排
插圖之前,文中必須有關于本插圖的提示,如“見圖1-1”、“如圖1-1所示”等。插圖與其圖題為一個整體,不得拆開排寫于兩頁。插圖處的該頁空白不夠排寫該圖整體時,則可将其後文字部分提前排寫,将圖移到次頁最前面。
2.13.3
坐标單位
有數字标注的坐标圖,必須注明坐标單位。
2.13.4
論文原件中照片圖及插圖
學位論文原件中的照片圖均應是原版照片粘貼,不得采用複印方式。照片可為黑白或彩色,應主題突出、層次分明、清晰整潔、反差适中。照片采用光面相紙,不宜用布紋相紙。
學位論文原件中的插圖不得采用複印件。對于複雜的引用圖,可采用數字化儀表輸入計算機打印出來的圖稿。
2.14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标準GB7713-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中規定:“正文中引用文獻可以采用順序編碼制,也可以采用‘著者
—
出版年'制”。本校采用順序編碼制。
參考文獻在正文中的标注方法
(1)
順序編碼制是按正文中引用文獻出現的先後順序連續編碼,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
(2)
同一處引用多篇文獻時,将各篇文獻的序号在方括号中全部列出,各序号間用“,”;如 遇連續序号,可标起訖号“-”。
(3)
同一文獻在論著中被引用多次,隻編1個号,引文頁碼放在“[ ]”外,文獻表中不再重複著錄頁碼。
例如: 棉酚對人類的抗生育效果達99% [1] ……,......形成了多種數學模型[7,9,11-13]......; 間質細胞CAMP含量測定[3]101-108......。
參考文獻著錄格式示例見附錄F
2.15
附錄
對需要收錄于學位論文中且又不适合書寫于正文中的附加數據、資料、詳細公式推導等有特色的内容,可作為附錄排寫,序号采用“附錄A”、“附錄B”等。附錄中的圖、表、式、參考文獻等另行編序号,與正文分開,也一律用阿拉伯數字編碼,但在數碼前冠以附錄序碼,如:圖A1;表B2;式(B3);文獻
〔A5〕等。
2.16
攻讀學位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
書寫格式同參考文獻。
2.17
索引
為便于檢索文中内容,可編制索引置于論文之後(根據需要決定是否設置)。索引以論文中的專業詞語為檢索線索,指出其相關内容的所在頁碼。索引用中、英兩種文字書寫,中文在前。中文按各詞漢語拼音第一個字母排序,英文按該詞字母順序排序。
2.18
個人簡曆
對以同等學力申請學位的人員,其學位論文應增列此項。個人簡曆一般應包含大學畢業時間、院校、專業,主要工作單位及從事過的與本學位論文内容有關的工作及科研成果、發表的論著等。
3
打印要求
3.1
字體
論文所用字體要求為宋體。
3.2
字号
一級标題 小2号黑體;
二級标題小3号黑體;
三級标題 4号黑體;
四級标題小 4号黑體;
正 文 5 号宋體。
3.3
封面
封面是對研究生論文題目、導師、單位等較詳細的說明,其内容和格式如下:
國内圖書分類号:×××× 密級:××
國際圖書分類号:×××× . 學号:
(宋體小2号字)
學 位 論 文
(黑體2号字)□□……□
論文題目,不超過25個字
□□□
(研究生姓名)
導師姓名:□□□(職稱)一級學科名稱: □□…□
申請學位級别: □□□士 二級學科名稱: □□…□
論文提交日期:□年□月□日答辯 日 期 : □□□□年□月□日
授予學位單位: 伟德国际weide答辯委員會主席:□□□(職稱)
201□年□月□日
封面格式參照附錄C和附錄D。封面下半段字(從導師姓名開始)冒号左邊用黑體4号字,冒号右邊用宋體4号字。
3.4
頁眉和頁腳
學位論文除封面外,各頁均應加頁眉,在版芯上邊線隔一行加粗、細雙線(粗線在上,寬0.8mm即2.25磅),雙線上居中打印頁眉。奇數頁眉為一級标題,偶數頁眉為“伟德国际weide□學□士學位論文”。奇數頁在右,偶數頁在左。
學位論文應用頁腳時,前言後用阿拉伯數字居中書寫,前言之前用羅馬數字居中書寫。
3.5
摘要及關鍵詞
摘要題頭應居中,字樣如下:
摘 要 (小2号黑體)
然後隔行書寫摘要的正文部分。摘要正文之後隔一行書寫:
關鍵詞└┘(詞) ;(詞) ;… ;(詞)(5号宋體)
關鍵詞3~8個(
英文摘要的關鍵詞通常應用小寫)
空一格
5号黑體
3.6
目錄
中文目錄中一級标題用5号黑體,其餘用5号宋體。英文目錄均用“Times New Roman
”
字體,英文目錄一級标題應加粗,
目錄的打印實例見附錄J和附錄K。
3.7
論文印刷
博、碩士學位論文一律要求雙面膠印。可任意印刷廠印刷,但必須符合伟德国际weide要求。
博、碩士學位論文封皮顔色每年另定。博士論文的封皮與碩士論文的封皮基本同顔色,但顔色深淺有别。
4
注意事項
4.1
導師
全日制研究生和同等學力研究生學位論文封面導師隻有一位,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封面導師必須有兩位,其中為外單位的研究生導師。
4.2
空白頁面
在前言或引言之後無空白頁面,之前可以有。
4.3
美觀
注意排版的美觀。
4.4
簽字
需要研究生導師簽字的地方必須導師本人簽字。
按《關于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試行規定》(1987年1月1日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等7個單位公布),除習慣用中文數字表示的以外,一般數字均用阿拉伯數字。
(1)公曆的世紀、年代、年、月、日和時刻一律用阿拉伯數字,如20世紀,80年代,4時3刻等。年号要用四位數,如1989年,不能用89年。
(2)記數與計算(含正負整數、分數、小數、百分比、約數等)一律用阿拉伯數字,如3/4,4.5%,10個月,500多種等。
(3)一個數值的書寫形式要照顧到上下文。不是出現在一組表示科學計量和具有統計意義數字中的一位數可以用漢字,如一個人,六條意見。星期幾一律用漢字,如星期六。鄰近兩個數字并列連用,表示概數,應該用漢字數字,數字間不用頓号隔開,如三五天,七八十種,四十五六歲,一千七八百元等。
(4)數字作為詞素構成定型的詞、詞組、慣用語、縮略語等應當使用漢字。如二倍體,三葉蟲,第三世界,“七五”規劃,相差十萬八千裡等。
(5)5位以上的數字,尾數零多的,可改寫為以萬、億為單位的數。一般情況下不得以十、百、千、十萬、百萬、千萬、十億、百億、千億作為單位。如
公裡可改寫為
3.45
億公裡或 萬公裡,但不能寫為
3
億
萬公裡或
3
億
4
千
5
百萬公裡。
(6)數字的書寫不必每格一個數碼,一般每兩數碼占一格,數字間分節不用分位号“,”,凡4位或4位以上的數都從個位起每3位數空半個數碼(1/4漢字)。“”,不寫成“
3,000,000
”
,小數點後的數從小數點起向右按每三位一組分節。一個用阿拉伯數字書寫的多位數不能從數字中間轉行。
(7)數量的增加或減少要注意下列用詞的概念:1)增加為(或增加到)過去的二倍,即過去為一,現在為二;2)增加(或增加了)二倍,即過去為一,現在為三;3)超額80%,即定額為100,現在為180;4)降低到80%,即過去為100,現在為80;5)降低(或降低了)80%,即原來為100,現在為20;6)為原數的1/4,即原數為4,現在為1,或原數為1,現在為0.25。
應特别注意在表達數字減小時,不宜用倍數,而應采用分數。如減少為原來的1/2,1/3等。
附錄B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
(1984年2月27日國務院公布)
我國的法定計量單位(以下簡稱法定單位)包括:
(1)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見表3-1;
(2)國際單位制的輔助單位:見表3-2;
(3)國際單位制中具有專門名稱的導出單位:見表3-3;
(4)國家選定的非國際單位制單位:見表3-4;
(5)由以上單位構成的組合形式的單位;
(6)由詞頭和以上單位構成的十進倍數和分數單位(詞頭見表3-5)。
法定單位的定義、使用方法等,由國家計量局另行規定。
表3-1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
量的名稱
|
單位名稱
|
單位符号
|
長度
|
米
|
m
|
質量
|
千克(公斤)
|
kg
|
時間
|
秒
|
s
|
電流
|
安[培]
|
A
|
熱力學溫度
|
開[爾文]
|
K
|
物質的量
|
摩[爾]
|
mol
|
發光強度
|
坎[德拉]
|
cd
|
表3-2國際單位制的輔助單位
量的名稱
|
單位名稱
|
單位符号
|
平面角
|
弧度
|
rad
|
立體角
|
球面度
|
sr
|
表3-3國際單位制中具有專門名稱的導出單位
量的名稱
|
單位名稱
|
單位符号
|
其它表示實例
|
頻率
|
赫[茲]
|
Hz
|
s-1
|
力;重力
|
牛[頓]
|
N
|
kg
·
m/s2
|
壓力,壓強;應力
|
帕[斯卡]
|
Pa
|
N/m2
|
能量;功;熱量
|
焦[爾]
|
J
|
N
·
m
|
功率;輻射通量
|
瓦[特]
|
W
|
J/s
|
電荷量
|
庫[侖]
|
C
|
A
·
s
|
電位;電壓;電動勢
|
伏[特]
|
V
|
W/A
|
電容
|
法[拉]
|
F
|
C/V
|
電阻
|
歐[姆]
|
Ω
|
V/A
|
電導
|
西[門子]
|
S
|
A/V
|
磁通量
|
韋[伯]
|
Wb
|
V
·
s
|
磁通量密度;磁感應強度
|
特[斯拉]
|
T
|
Wb/m2
|
電感
|
享[利]
|
H
|
Wb/A
|
攝氏溫度
|
攝氏度
|
℃
|
|
光通量
|
流[明]
|
lm
|
cd
·
sr
|
光照度
|
勒[克斯]
|
lx
|
lm/m2
|
放射性活度
|
貝可[勒爾]
|
Bq
|
s-1
|
吸收劑量
|
戈[瑞]
|
Gy
|
J/kg
|
劑量當量
|
希[沃特]
|
Sv
|
J/kg
|
表3-4國家選定的非國際單位制單位
量的名稱
|
單位名稱
|
單位符号
|
換算關系和說明
|
時 間
|
分
[
小]時
天(日)
|
min
h
d
|
1 min
=
60 s
1 h
=
60 min
=
3 600 s
1 d
=
24 h
=
86 400 s
|
平面角
|
[
角]秒
[
角]分
度
|
(")
(')
(
°
)
|
1"
=
(
π
/648 000) rad
(
π為圓周率
)
1'
=
60"
=
(
π
/10 800) rad
=
60'
=
(
π
/180) rad
|
旋轉速度
|
轉每分
|
r/min
|
1 r/min
=
(1/60) s-1
|
長 度
|
海裡
|
n mile
|
1 n mile
=
1 852m (
隻用于航程
)
|
速 度
|
節
|
kn
|
1 kn
=
1 n mile/h
=
(1 852/3 600) m/s
(
隻用于航程
)
|
質 量
|
噸
原子質量單位
|
t
u
|
1 t
=
103kg
1 u
≈
1.660 565 5
×
10-27kg
|
體 積
|
升
|
L,
(
l
)
|
1 L
=
1dm3
=
10-3m3
|
能
|
電子伏
|
eV
|
1 eV
≈
1.602 189 2
×
10-19J
|
級 差
|
分貝
|
dB
|
|
線密度
|
特[克斯]
|
tex
|
1 tex
=
1 g/km
|
表3-5用于構成十進倍數和分數單位的詞頭
所表示的因數
|
詞頭名稱
|
詞頭符号
|
10
18
|
艾[可薩]
|
E
|
10
15
|
拍[它]
|
P
|
10
12
|
太[拉]
|
T
|
10
9
|
吉[咖]
|
G
|
10
6
|
兆
|
M
|
10
3
|
千
|
k
|
10
2
|
百
|
h
|
10
1
|
十
|
da
|
10
-1
|
分
|
d
|
10
-2
|
厘
|
c
|
10
-3
|
毫
|
m
|
10
-6
|
微
|
μ
|
10
-9
|
納[諾]
|
n
|
10
-12
|
皮[可]
|
p
|
10
-15
|
飛[母托]
|
f
|
10
-18
|
阿[托]
|
a
|
注:
1.
周、月、年(年的符号為a)為一般常用時間單位。
2. [ ]内的字,是在不緻混淆的情況下,可以省略的字。
3. ( )内的字為前者的同義語。
4. 角度單位度、分、秒的符号不處于數字後時,用括号。
5. 升的符号中,小寫字母l為備用符号。
6. r為“轉”的符号。
7. 人民生活和貿易中,質量習慣稱為重量。
8. 公裡為千米的俗稱,符号為
km
。
9. 104
稱為萬,108稱為億,1012稱為萬億,這類數詞的使用不受詞頭名稱的影響,但不應與詞頭混淆。
說明:法定計量單位的使用,可查閱1984年國家計量局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使用方法》。
附錄
C
學位論文封面示例
國内圖書分類号:密級
:
國際圖書分類号: 學号:303093
學 位 論 文
利用體細胞核移植技術生産
轉基因山羊的研究
□
□□(作者姓名宋體4号字)
導師姓名:
□□□教授
一級學科:
□□□
申請學位級别:
農
學博士
二級學科:
□□□
論文提交日期:
2006
年4月15日
答辯日
期:
2006
年6月25日
學位授予單位:
伟德国际weide答辯委員會主席:□□□教授
2006
年6月20日
附錄
D
學位論文内封示例
(
英文
)
Classified Index:
U.D.C:
Dissertation for the Doctoral Degree in Agriculture
STUDIES ON PRINCIPLES OF VARIATION OF ENERGY METABOLISM IN CYSTICERCUS CELLULOSAE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OF DRUGS
Candidate:
Supervisor: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
Speciality:
Date of Oral Examination:
University:
|
Gao Xuejun
Prof. Li Qingzhang
Doctor of Agriculture
Basic Veterinary Science
March,2006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注:①此示例适用于農學博士學位論文的内封。
②若為碩士論文,則将單詞“Doctor”改為“Master”。
③若學科門類為理學、工學、管理學,則将單詞“Agriculture”分别改為“Science”、“Engineering”、“Management”。
附錄
E
頁眉示例
頁眉應居中置于頁面上部。論文的頁碼居中置于頁面底部。
偶數頁式樣: 奇數頁式樣:
|
伟德国际weide農學博士學位論文
|
|
|
|
引 言
|
|
2
|
1
|
附錄
F
順序編碼制文後參考文獻表著錄格式示例
(GB/T7714-2005)
1
.
普通圖書
[1]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廳.廣西自然保護[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3.
[2]蔣有緒,郭泉水,馬娟,等.中國森林群落分類及其群落學特征[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3]唐緒軍.報業經濟與報業經營[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117-121.
[4]趙凱華,羅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5]汪昂.(增補)本草備要[M].石印本.上海:同文書局,1912.
[6]CRA WFPRD W,GORMAN M. Future l: braries:dreams, madness,& reality[M].Chicago: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1995.
[7]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 and Institutions. Names of persons: national usages for entry in catalogues[M].3rd ed. London::IFLA In International Office for UBC, 1977.
[8]O’BRIEN J A.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systems [M]. 7th ed.Burr Ridge,III.: Irwin,1994.
[9]ROOD H J.Logic and structured design for computer programmers[M].3rd ed. [S.l.]: Brooks/Cole Thomson Learning,,2001.
2
.
論文集、會議錄
[1]中國力學學會.第3屆全國實驗流體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天津:[出版者不祥],1990.
[2]ROSENTHALL E M.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Canadian Mathematical Congress, University of Montreal, 1961[C].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63.
[3]GANZHA V G, MAYR E W, VOROZHTSOV EV. Computer algebra in scientific computing: CASC 2000: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Workshop on Computer Algebra in Scientific Computing,,Samarkand, October 5-9,2000[C]..Berlin: Springer, c2000.
3
. 科技報告
[1]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Guidelines for handling excavated acid-producing materials,PB 91-19400[R].Springfield: U.S.Department of Commerce Nat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1990.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Factors regul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 report of WHO Scientific Group[R]. Geneva:WHO,1970.
4
.
學位論文
[1]張志祥.間斷動力系統的随機擾動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應用[D].北京:北京大學數學學院,1998.
[2]CALMS R B.Infrared 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solid oxygen[D]. Berkeley:Univ. of California,1965.
5
.
專利文獻
[1]劉加林.多功能一次性壓舌闆:中國,92214985.2[P].1993-04-14.
[2]河北綠洲生态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一種荒漠化地區生态植被綜合培植方法:中國,01129210.5[P/OL].2001-10-24[2002-05-28].http://211.152.9.47/sipoasp/zlijs/hyjs-yx-new,asp? recid=01129210.5&leixin.
6
.
專著中析出的文獻
[1]國家标準局信息分類編碼研究所.GB/T2659-1986世界各國和地區名稱代碼[S]//全國文獻工作标準化技術委員會.文獻工作國家标準彙編:3.北京:中國标準出版社,1988:59-92.
[2]韓吉人.論職工教育的特點[G]//中國職工教育研究會.職工教育研究論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90-99.
[3]BUSECK P R,NORD G L, Jr., VEBLEN D R. Subsolidus phenomena in pyroxenes[M]//PREWITT C T. Pyroxense..Washington,D.C.: Minera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cl1980:117-211.
[4]FOURNEY M E. Advances in holographic photoelasticity[C]//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Applied Mechanics Division. Symposium on Applications of Holography in Mechanics, August 23-25,1971,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alifonia, New York: ASME, c1971:17-38.
[5]MARTIN G. Control of electronic resources in Australia [M] //PATTLE L W, COX B J. Electronic resources: selection and bibliographic control. New York: The Haworth Press,1996:85-96.
7
.
期刊中析出的文獻
[1]李炳穆.理想的圖書館員和信息專家的素質與形象[J].圖書情報工作,2000(2):5-8.
[2]陶仁骥.密碼學與數學[J].自然雜志,1984,7(7):527.
[3]亞洲地質圖編目組.亞洲地層與地質曆史概述[J].地質學報,1978,3:194-208.
[4]DES MARAIS D J, STRAUSS H, SUMMONS R E, et al. Carbon isotope evidence for the stepwise oxidation of the Proterozoic environment[J]. Nature, 1992,359:605-609.
[5]HEWITT J A.Technical services in 1983[J].Library Resource Services, 1984,28(3):205-218.
8
.
報紙中析出的文獻
[1]丁文祥.數字革命與競争國際化[N].中國青年報,2000-11-20(15).
[2]張田勤.罪犯DNA庫與生命倫理學計劃[N].大衆科技報.2000-11-12(7).
9
.
電子文獻
(
包括專著或連續出版物中析出的電子文獻
)
[1]江向東.互聯網環境下的信息處理與圖書管理系統解決方案[J/OL].情報學報,1999,18(2):4[2000-01-18].http://www.chinainfo.gov.cn/periodical/qbxb/qbxb99/qbxb990203.
[2]蕭钰.出版業信息化邁入快車道[EB/OL].(2001-12-19)[2002-04-15]http://www.Creader.com.news/20011219/200112190019.Html.
[3]CHRISTINE M.Plant physiology:plant biology in the Genome Era[J/OL].Science, 1998,281:331-332[1988-09-23].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llection/anatmorp.
[4]METCALF S W..The Tort Hall air emission study[C/OL]//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Hazardous Waste,Atlanta Marriott Marquis Hotel, Atlanta, Georgia,June 5-8, 1995:impact on human and ecological health [1998-09-22].http:// atsdrl.Atsdr.cdc. Gov:8080/cong95.Html.
[5]TURCOTTE D L.Fractals and chaos in geology and geophysisce [M/OL].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1998-09-23].http://www.Seg.org/reviews/mccorm 30.Html.
文獻類型和電子文獻載體标志代碼
1
.
文獻類型和标志代碼(見表
1
)
表1: 文獻類型和标志代碼
文 獻 類 型
|
标 志 代 碼
|
普通圖書
|
M
|
會議錄
|
C
|
彙編
|
G
|
報紙
|
N
|
期刊
|
J
|
學位論文
|
D
|
報告
|
R
|
标準
|
S
|
專利
|
P
|
數據庫
|
DB
|
計算機程序
|
CP
|
電子公告
|
EB
|
2
.
電子文獻載體和标志代碼(見表2)
表2: 電子文獻載體和标志代碼
載 體 類 型
|
标 志 代 碼
|
磁帶(magnetic tape)
|
MT
|
磁盤(disk)
|
DK
|
光盤(CD-ROM)
|
CD
|
聯機網絡(online)
|
OL
|
附錄
G
研究生學位論文獨創聲明和使用授權書
獨 創 聲 明
本人聲明所呈交的學位論文是本人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據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緻謝的地方外,論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經發表或撰寫過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未獲得
(注:如沒有其他需要特别聲明的,本欄可空)
或其他教育機構的學位或證書使用過的材料。與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對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貢獻均已在論文中作了明确的說明并表示謝意。
學位論文作者簽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學位論文版權使用授權書
本學位論文作者完全了解學校有關保留、使用學位論文的規定,學校有權保留并向國家有關部門或機構送交論文的複印件和磁盤,允許論文被查閱和借閱。本人授權學校可以将學位論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編入有關數據庫進行檢索,可以采用影印、縮印或掃描等複制手段保存、彙編學位論文。(保密的學位論文在解密後适用本授權書)
學位論文作者簽名:
日期:
年
月
日
導 師 簽 名:
日期:
年
月
日
附錄H 物理量名稱及符号表示例
A
|
─截面積,散熱面積;
|
Th
|
─弧柱溫度;
|
B
|
─磁感應強度;
|
t
|
─時間;
|
Br
|
─剩磁感應強度;
|
tc
|
─觸動時間;
|
Bs
|
─飽和磁感應強度;
|
td
|
─運動時間;
|
C
|
─電容;
|
U,u
|
─電壓;
|
c
|
─彈簧剛度,比熱容;
|
Ua
|
─陽極壓降;
|
d
|
─直徑;
|
Uc
|
─陰極壓降;
|
E
|
─電場強度;
|
Uf
|
─釋放電壓;
|
e
|
─電子電荷;
|
X
|
─電抗;
|
F
|
─力;
|
Xm
|
─磁抗;
|
Fx
|
─吸力;
|
X
μ
|
─鐵心磁抗;
|
Fc
|
─斥力;
|
Z
|
─電阻抗;
|
Ff
|
─反力;
|
Zm
|
─磁阻抗;
|
f
|
─頻率,電路振蕩頻率;
|
Z
μ
|
─鐵心磁阻抗;
|
G
|
─電導;
|
α
|
─電阻溫度系數;
|
H
|
─磁場強度;
|
γ
|
─恢複電壓振幅系數;
|
Hc
|
─矯頑磁力;
|
δ
|
─氣隙長度,介質損耗角;
|
I,i
|
─電流;
|
θ
|
─溫度;
|
Ic
|
─觸動電流;
|
θ
n
|
─周圍介質溫度;
|
If
|
─釋放電流;
|
Λ
|
─磁導;
|
J
|
─電流密度;
|
λ
|
─熱導率,單位長度漏磁導;
|
KF
|
─反饋系數;
|
μ
|
─磁導率;
|
Kf
|
─返回系數;
|
μ
r
|
—相對磁導率;
|
N
|
─匝數;
|
μ
o
|
─真空磁導率;
|
P
|
─功率;
|
ρ
|
─電阻率;
|
p
|
─導體截面周長;
|
σ
|
─漏磁系數;
|
pp
|
─功率過載系數;
|
τ
|
─溫升,電弧時間常數;
|
pi
|
─電流過載系數;
|
τ
|
─穩定溫升;
|
Q
|
─熱流,熱量;
|
Φ
|
─磁通;
|
R
|
─電阻;
|
Φ
f
|
—釋放磁通;
|
Rb
|
—膜電阻;
|
─電壓和電流的相角差;
|
|
Rh
|
—電弧電阻,弧柱電阻;
|
ψ
|
─磁鍊.
|
Rj
|
—接觸電阻;
|
|
摘自
GB3102.1
~6-86
量 的 名 稱
|
符 号
|
量 的 名 稱
|
符 号
|
|
時間和空間
|
|
波數
|
σ
|
|
[平面]角
|
α,β,γ,θ,φ等
|
圓波數,角波數
|
k
|
|
立 體 角
|
Ω
|
振幅級差,場級差
|
LF
|
|
長度
|
l,(
L )
|
功率級差
|
LP
|
|
寬度
|
b
|
阻尼系數
|
δ
|
|
高度
|
h
|
對數減縮率
|
Λ
|
|
厚度
|
δ,(
d, t )
|
衰減系數
|
α
|
|
半徑
|
r,
R
|
相位系數
|
β
|
|
直徑
|
d,
D
|
傳播系數
|
γ
|
|
程長,距離
|
s
|
|
|
|
面積
|
A,(
S )
|
力 學
|
|
|
體積,容積
|
V
|
質量
|
m
|
|
時間,時間間隔,持
續時間
|
|
密度
|
ρ
|
|
t
|
相對密度
|
d
|
|
角 速 度
|
ω
|
比容,(比體積)
|
υ
|
|
角加速度
|
a
|
線 密 度
|
Ρ
l
|
|
速度
|
u,
υ
,
ω
,c
|
面 密 度
|
ρ
A,(
ρ
s)
|
|
加 速 度
|
a
|
動量
|
P
|
|
重力加速度,自由落
|
g
|
動量矩,角動量
|
L
|
|
體加速度
|
|
轉動慣量
|
I,(
J )
|
|
|
|
力
|
F
|
|
周期
|
|
重力
|
W,(
P,
G )
|
|
周期
|
T
|
引力常數
|
G
|
|
時間常數
|
τ,(
T )
|
力矩
|
M
|
|
頻率
|
F,(
ν)
|
轉矩,力偶矩
|
T
|
|
轉速,旋轉頻率
|
n
|
壓力,壓強
|
p
|
|
角頻率,圓頻率
|
ω
|
正 應 力
|
σ
|
|
波長
|
λ
|
切應力,(剪應力)
|
τ
|
|
|
線 應 變
|
s
,
e
|
熱流[量]密度
|
q,
φ
|
|
切應變,(剪應變)
|
γ
|
熱導率,(導熱系數)
|
λ,
k
|
|
體積應變
|
θ
|
傳熱系數
|
h,
a
|
|
泊 松 比
|
μ,ν
|
[總]傳熱系數
|
k,
K
|
|
彈性模量
|
E
|
熱絕緣系數
|
M
|
|
切變模量,(剪變模量)
|
G
|
熱阻
|
R
|
|
體積模量
|
K
|
熱擴散率
|
α(
a
,κ)
|
|
壓縮系數
|
κ
|
熱容
|
C
|
|
[截面]慣性矩
|
Ia,(
I )
|
比 熱 容
|
c
|
|
[截面]極慣性矩
|
Ip
|
比熱[容]比
|
γ
|
|
截面系數
|
W,
Z
|
定熵指數
|
κ
|
|
摩擦系數
|
μ,(
f )
|
熵
|
S
|
|
[動力]粘度
|
η,(
μ)
|
比熵
|
s
|
|
運動粘度
|
ν
|
内能
|
U
,(
E )
|
|
表面張力
|
γ,
σ
|
焓
|
H
,(
I )
|
|
功
|
W,(
A )
|
比 内 能
|
u
,(
e )
|
|
能[量]
|
E,(
W )
|
比焓
|
h
,(
i )
|
|
勢能,位能
|
Ep,(
V )
|
|
|
|
動能
|
E
κ,(
T )
|
電學和磁學
|
|
|
功率
|
P
|
電流
|
I
|
|
質量流量
|
qm
|
電荷[量]
|
Q
|
|
體積流量
|
qV
|
電荷[體]密度
|
ρ,(
η)
|
|
|
|
電荷面密度
|
σ
|
|
熱學
|
|
電場強度
|
E
,(
K )
|
|
熱力學溫度
|
T
,Θ
|
電位,(電勢)
|
V
,φ
|
|
攝氏溫度
|
t
,θ
|
電位差,(電勢差)電壓
|
U
|
|
線[膨]脹系數
|
at
|
電 動 勢
|
E
|
|
體[膨]脹系數
|
aV,
γ
|
電通[量]密度,電位移
|
D
|
|
相對壓力系數
|
ap
|
電通[量],電位移通量
|
ψ
|
|
壓力系數
|
β
|
電容
|
C
|
|
壓 縮 率
|
κ
|
|
|
|
熱,熱量
|
Q
|
|
|
|
熱 流 量
|
φ
|
|
|
(
續表)
量 的 名 稱
|
符 号
|
量 的 名 稱
|
符 号
|
電流密度
|
J
,
(S
,δ
)
|
光出射度
|
M
,
(Mv)
|
電流線密度
|
A
,
(a)
|
[
光
]
照度
|
E
,
(Ev)
|
磁場強度
|
H
|
曝
光
量
|
H
|
磁位差,
(
磁勢差
)
|
Um
|
光視效能
|
K
|
磁通勢,磁動勢
|
F
,
Fm
|
光視效率
|
V
|
磁通
[
量
]
密度,磁感
|
B
|
折
射
率
|
n
|
應強度
|
|
|
|
磁通
[
量
]
|
Φ
|
聲
|
|
磁導率
|
μ
|
聲
速
|
c
|
磁化強度
|
M
,
Hi
|
聲能密度
|
D
,
w
|
[
直流
]
電阻
|
R
|
聲
[
源
]
功率
|
W
,
P
|
[
直流
]
電導
|
G
|
聲能通量
|
Φ
|
電
阻
率
|
ρ
|
聲強
[
度
]
|
I
|
電
導
率
|
γ,σ,κ
|
聲阻抗率
|
Zs
|
磁
阻
|
Rm
|
[
聲
]
特性阻抗
|
Zc
|
磁
導
|
Λ,
(P)
|
聲
阻
抗
|
Za
|
阻抗,
(
複數阻抗
)
|
Z
|
聲
阻
|
Re
|
電
抗
|
X
|
聲
抗
|
Xa
|
[
交流
]
電阻
|
R
|
聲
質
量
|
Ma
|
導納,
(
複數導納
)
|
γ
|
聲
導
納
|
Ya
|
電
納
|
B
|
聲
導
|
Ga
|
[
交流
]
電導
|
G
|
聲
納
|
Ba
|
功
率
|
P
|
損耗系數
|
δ
|
電能
[
量
]
|
W
|
反射系數
|
r
|
|
|
透射系數
|
τ
|
光
|
|
吸聲系數
|
a
|
發光強度
|
I
,
(Iv)
|
隔聲量
,
傳聲損失
|
R
|
光
通
量
|
Φ
(
Φ
v
)
|
吸
聲
量
|
A
|
光
量
|
Q
,
(Qv)
|
響
度
級
|
LN
|
[
光
]
亮度
|
L
,
(Lv)
|
響
度
|
N
|
目錄
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2 文獻綜述
1.2.1無土栽培的概念
1.2.2無土栽培的分類
2.材料與方法
2.1不同方法無土栽培甜菜的試驗材料與方法
2.1.1試驗材料
2.1.2試驗方法
2.2環境因子對無土栽培甜菜苗期NR和GS活性影響的試驗材料與方法
2.2.1試驗材料
2.2.2試驗方法
2.2.3測定方法
3.結果與分析
3.1不同方法無土栽培甜菜的比較
3.1.1不同方法無土栽培甜菜移栽幼苗成活率比較
3.1.2不同方法無土栽培甜菜苗期硝酸還原酶活性變化動态
3.2N、溫度、Mg
2+、pH對無土栽培甜菜苗期葉片NR活性調控規律
3.2.1模型建立
3.2.2單因素效應分析
3.3N、溫度、Mg
2+、pH對無土栽培甜菜苗期根部GS活性調控規律
3.3.1模型建立
3.3.2單因素效應分析
4.讨論
4.1不同方法無土栽培甜菜的比較
4.1.1不同方法無土栽培甜菜移栽幼苗成活率比較
4.1.2不同方法無土栽培甜菜氮素同化代謝酶(NR、GS)活性變化
4.2環境因子對無土栽培甜菜苗期NR和GS活性的影響
4.2.1 氮肥對甜菜酶活性的影響
4.2.2溫度對甜菜酶活性的影響
5.結論
緻謝
參考文獻
附錄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
CONTENTS
Abstract in Chinese
Abstract in English
1.Introduction
1.1 Aims of research
1.2 Total document
1.2.1 Concept of soilless culture
2.Materials and Methods …………………… ……………………………………… ……
2.1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sugar beet with different soilless culture
2.1.1 Experimental materials
2.1.2 Experimental methods
2.2 Materials and methods on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to NR
and GS activators in sugar beet seedling with soilless culture
2.2.1 Experimental materials
2.2.2 Experimental methods
2.2.3 Determination methods
3.Results analysis
3.1 The compare to different methods in soilless culture
3.1.1 The compare to the viability rate of sugar beet seedling
trasplated with difficlt methods in soilless cuture
3.1.2 The change tendencies of nitratase during seeding of sugar beet
without different methods of cultivation without soil
3.2 The controlling law of N、 T、Mg
2+、pH to the NR vitality
in sugar beet leaf during with soilless culture
3.2.1 Model build
3.2.2 Monofactorial effector analysis
3.3 The controlling law of N、 T、Mg
2+、pH to the GS vitality
in sugar beet root during with soilless culture
3.3.1 Model build
3.3.2 Monofactorial effector analysis
4.Discussion
4.1 The compare to different methods in soilless culture
4.1.1 The compare to the viability rate of sugar beet seedling
trasplated with difficlt methods in soilless cuture
4.1.2 The change of NR and GS during seedling of sugar beet
trasplated with difficult methods in soilless culture
4.2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to NR and GS activators
in sugar beet seedling with soilless culture
4.2.1 The effect of N to the enzyme activator in sugar beet
4.2.2 The effect of T to the enzyme activity in sugar beet
5.Conclusion
Acknowledgement
References
Appendix
Papers published in the period of Ph.M. education
附錄K 英文目錄用詞
Contents
目錄
Abstract
摘要
Introduction
緒論
Conclusion
結論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Appendix A,B
…
附錄
A,B
Papers published in the period of Ph.D. education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表的論文
Statement of copyright
原創性聲明
Letter of authorization
使用授權書
Acknowledgement
緻謝
Index
索引
Resume
個人簡曆
東 北 農 業 大 學
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規範
伟德国际weide研究生部
二
○一二
年一月
目錄
1
内容要求
…………………………………………………………………………… 1
2
書寫規定
…………………………………………………………………………… 3
3
打印要求
…………………………………………………………………………… 8
附錄A 有關數字用法的規定………………………………………………………… 10
附錄B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 11
附錄C 學位論文封面示例…………………………………………………………… 15
附錄D 學位論文内封示例…………………………………………………………… 16
附錄E 頁眉示例……………………………………………………………………… 18
附錄F 順序編碼制文後參考文獻表著錄格式示例(GB/T7714-2005) ………… 19
附錄G 研究生學位論文獨創聲明和使用授權書…………………………………… 22
附錄H 物理量名稱及符号表 示例 ……………………………………………… 24
附錄I 物理量名稱及符号…………………………………………………………… 25
附錄J 目錄示例……………………………………………………………………… 28
附錄K 英文目錄用詞………………………………………………………………… 29
伟德国际weide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規範
研究生學位論文是研究生科學研究工作的全面總結,是描述其研究成果、代表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學術文獻資料,是申請和授予相應學位的基本依據。學位論文撰寫是研究生培養過程的基本訓練之一,必須按照确定的規範認真執行。根據我校單位授予的具體情況,從2006年春季開始。嚴格按照GB7713-87标準執行。指導教師應加強指導,嚴格把關。
論文撰寫應符合國家及各專業部門制定的有關标準,符合漢語語法規範。
碩士和博士學位論文,除在字數、理論研究的深度及創造性成果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外,撰寫要求基本一緻。
1
内容要求
1.1
題目
題目應恰當、準确地反映本課題的研究内容。題名所用每一詞語必須考慮到有助于選定關鍵詞和編制題錄、索引等二次文獻可以提供檢索的特定實用信息。題目應該避免使用不常見的縮略詞、首字母縮寫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學位論文的中文題目應不超過25字,不設副标題。
1.2
摘要與關鍵詞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是論文内容的簡要陳述,是一篇具有獨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應包括本論文的基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創造性成果及其理論與實際意義。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圖表、化學結構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術語。不标注引用文獻編号。避免将摘要寫成目錄式的内容介紹。
在中文摘要頁左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關鍵詞。關鍵詞是供檢索用的主題詞條,應采用能覆蓋論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術詞條(參照相應的技術術語标準,盡量用
《漢語主題詞表》等詞表提供的規範詞
)
。關鍵詞一般列3~8個,按詞條的外延層次從大到小排列。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上方應有英文題目,内容與中文摘要相同,摘要結束時在左下方一行寫英文關鍵詞(3~8個)。在下邊第一行寫研究生姓名,第二行寫專業名稱,第三行寫導師姓名,這三行字均為右對齊。
1.3
論文主體
論文主體包括引言、論文正文及結論等部分。
1.3.1
引言
引言一般作為第一部分。引言應包括:本研究課題的學術背景及其理論與實際意義;國内外文獻綜述;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及成果、存在的不足或待深入研究的問題;本研究課題的來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3.2
論文正文
論文正文是學位論文的主要部分,應該數據可靠,結構合理,層次清楚,重點突出,文字簡練、通順。可以包括:調查對象、實驗和觀測方法、儀器設備、材料原料、實驗和觀測結果、計算方法和編程原理、數據資料、經過加工整理的圖表、形成的論點和導出的結論等。
對本研究内容及成果應進行較全面、客觀的理論闡述,應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創新、改進與實際應用之處。理論分析中,應将他人研究成果單獨書寫,并注明出處,不得将其與本人提出的理論分析混淆在一起。對于将其他領域的理論、結果引用到本研究領域者,應說明該理論的出處,并論述引用的可行性與有效性。
自然科學的論文應論點正确,推理嚴謹,無科學性錯誤。
管理學科的論文應包括對研究問題的論述及系統分析,比較研究,模型或方案設計,案例論證或實證分析,模型運行的結果分析或建議、改進措施等。
1.3.3
結論
結論是對整個論文主要成果的總結。在結論中應明确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創造性成果或創新點理論(含新見解、新觀點),對其應用前景和社會、經濟價值等加以預測和評價,并指出今後進一步在本研究方向進行研究工作的展望與設想。如果不可能導出應有的結論,也可以沒有結論而進行必要的讨論。應嚴格區分研究生的成果與導師科研工作的界限。可以在結論或讨論中提出建議、研究設想、儀器設備改進意見、尚待解決的問題等。
1.4
緻謝
可以在正文後對下列方面緻謝:
國家科學基金、資助研究工作獎學金基金、合同單位、資助或支持的企業、組織和個人;
協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條件的組織或個人;
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議和提供幫助的人;
給予轉載和引用權的資料、圖片、文獻、研究思想和設想的所有者;
其他應感謝的組織或個人。
緻謝内容應簡潔明了、實事求是。
1.5
參考文獻
按照GB7713-87
《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中的“順序編碼制”組織。
博、碩士學位論文的參考文獻中,近五年的文獻數一般應不少于總數的1/3,并應有近兩年的參考文獻。
教材、産品說明書、各類标準、各種報紙上刊登的文章及未公開發表的研究報告等通常不宜作為參考文獻引用。
引用網上參考文獻時,應注明該文獻的準确網頁地址,網上參考文獻不包含在上述規定的文獻數量之内。
1.6
攻讀學位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
學位論文後應列出研究生在攻讀學位期間發表的與學位論文内容相關的學術論文(含已錄用,并有錄用通知書的學術論文。錄用通知書中應明确說明論文的發表卷、期号)。攻讀學位期間所獲得的科研成果可單做一項列出。與學位論文無關的學術論文不宜在此列出。關于博士、碩士生在攻讀學位期間發表學術論文的要求,見《伟德国际weide關于研究生公開發表學術論文的暫行規定》。
2.
書寫規定
2.1
論文書寫
研究生學位論文一律要求在計算機上輸入、編排和打印。
論文宜用A4 (210mm×297mm)标準大小的白紙,版芯大小一般應為148mm×220mm(包括頁眉及頁碼則為148mm×240mm, 38行×40字)。每一面的上方(天頭)和左側(訂口)應分别留邊25mm以上,下方(地角)和右側(切口)應分别留邊20mm以上。頁碼在版芯下邊線之下隔行居中放置;目錄、摘要等文前部分的頁碼用羅馬數字單獨編排,論文主體以後的頁碼用阿拉伯數字編排。
博士、碩士學位論文的扉頁、目錄、摘要、圖題及表題等,都要求用中、英文兩種文字給出,編排上中文在前。扉頁、目錄及摘要的英文部分需另起一頁。
2.2
目錄
目錄應包括論文中全部三級标題及其頁号,從摘要開始做目錄,含: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标題(目錄中的标題要求編到第3級标題,即×.×.×。一級标題頂格書寫,二級标題縮進一格,三級标題縮進兩格,目錄中無四級标題)
緻謝
參考文獻
附錄
攻讀學位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
索引(可選擇或不選擇)
個人簡曆(僅對同等學力人員有此要求)
2.3
學位論文獨創聲明和版權使用授權書
“學位論文獨創聲明和版權使用授權書
”書寫格式見附錄G
,
書寫位置在目錄與中文摘要之間。
2.4
摘要
摘要的字數(以漢字計),碩士學位論文一般為1000字左右,博士學位論文為2000~3000字,均以能将規定内容闡述清楚為原則。中文摘要頁不需寫出論文題目。英文摘要與中文摘要的内容應完全一緻,在語法、用詞上應準确無誤,時态為一般過去時,第三人稱。英文摘要頁必須寫出論文題目(實詞首字母大字,其它小寫)。
2.5
論文正文
根據GB7713-87《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的有關規定,學位論文不得分章節撰寫。正文内容必須實事求是,客觀真實,準備完備,合乎邏輯,層次分明,簡練可讀。
2.5.1
标題
标題要突出重點、簡明扼要。字數一般應在15字以内,不用标點符号。标題中盡量不采用英文縮寫詞,對必須采用者,應使用本行業的通用縮寫詞。正文中标題層次一律采用阿拉伯數字分級連續編号,例如:一級标題1;二級标題1.1;三級标題1.1.1;四級标題1.1.1.1;正文中無五級标題,編号應左起頂格書寫,在編号後空一個字的位置再寫标題,另起一行寫具體内容。
2.5.2
層次
層次以少為宜,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在四級标題以後或四級标題前不構成标題還要分層次說明的,可采用以下順序:
□□1)□□⑴□□①進行表達。例如:
如需分層次标明的請按級别使用1)2)3)4);(1)(2)(3)(4);
①②③④
。
1
)2)3)4)
↓
(1)(2)(3)(4)
↓
① ② ③ ④
2.6
引用文獻
引用文獻的标示采用“順序編碼制”。
2.7
名詞術語
科技名詞術語等,應采用國家标準或部頒标準中規定的術語或名稱。标準中未規定的術語要采用行業通用術語或名稱。全文名詞術語必須統一。一些特殊名詞或新名詞應在适當位置加以說明或注解。
采用英語縮寫詞時,除本行業廣泛應用的通用縮寫詞外,文中第一次出現的縮寫詞應該用括号注明英文原詞。
2.8
物理量名稱、符号與計量單位
2.8.1
物理量的名稱和符号
物理量的名稱和符号應符合GB3100~3102-86規定。論文中某一量的名稱和符号應統一。
物理量的符号必須采用斜體。表示物理量的符号做下标時也用斜體。
2.8.2
物理量計量單位
物理量計量單位及符号應按國務院1984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及GB3100~3102執行,不得使用非法定計量單位及符号。計量單位可采用漢字或符号,但應前後統一。計量單位符号,除用人名命名的單位第一個字母用大寫之外,一律用小寫字母。
非物理量單位(如件、台、人、元、次等)可以采用漢字與單位符号混寫的方式,如“萬t·km”,“t/(人·a)”等。文稿叙述中不定數字之後允許用中文計量單位符号,如“幾千克至1000kg”。
表達時刻時應采用中文計量單位,如“上午8點3刻”,不能寫成“8h45min”。計量單位符号一律用正體。
2.9
外文字母的正、斜體用法
按照GB3100~3102-86及GB7159-87的規定使用,即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變量符号用斜體,計量單位等符号均用正體。
2.10
數字
數字用法執行國家技術監督局1995年12月13日頒布的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規定使用漢字數字的場合外,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數字,而且又很得體的地方,均應使用阿拉伯數字。
2.11
公式
公式原則上應居中書寫。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空兩格寫,公式仍居中寫。公式末不加标點。公式中用斜線表示“除”的關系時應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通常“乘”的關系在前,如而不寫成。公式序号的右側與右邊線頂邊排寫。公式較長時最好在等号“=”處轉行,如難實現,則可在+、-、×、÷運算符号處轉行,轉行時運算符号僅書寫于轉行式前,不重複書寫。
公式中第一次出現的物理量代号應給予注釋,注釋的轉行應與破折号“
————
”後第一個字對齊。破折号占二個字。公式中應注意分數線的長短(主、副分線嚴格區分),長分數線與等号對齊,如
2.12
插表
表格不加左、右邊線,簡明型Ⅰ的三線表。每個表格均應有表題(由表序和表名組成)。表序一般按部分編排,如第3部分“結果”中第一個插表的序号為“表3-1”等。表序與表名之間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許使用标點符号,表名後不加标點。表題置于表上,用中、英文兩種文字居中排寫,中文在上,要求用5号字。表頭設計應簡單明了,不用斜線,表頭中可采用化學符号或物理量符号。全表如用同一單位,則将單位符号移至表頭右上角,加圓括号。表中數據應準确無誤,書寫清楚。GB7713-87規定:“表内
‘空白’代表未測或無此項,‘-’(占2個數字寬度)或‘…’代表未發現,‘0’代表實測結果為零
”。表内文字或數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時,采用通欄處理方式,不允許用“〃”、“同上”之類的寫法。表内文字說明,起行空一格、轉行頂格、句末不加标點。
2.13
插圖
插圖應與文字緊密配合,文圖相符,内容正确。選圖要力求精練。對無規定符号的圖形應采用該行業的常用畫法。
2.13.1
圖題及圖中說明
每個圖均應有圖題(由圖号和圖名組成)。圖号按部分編排,如第3部分“結果”中第一個插圖的圖号為“圖3-1”等。圖題置于圖下,用中、英文兩種文字居中書寫,中文在上,要求用5号字。有圖注或其他說明時應置于圖題之上。圖名在圖号之後空一格排寫。引用圖應注明出處,在圖題右上角加引用文獻号。圖中若有分圖時,分圖題置于分圖之下,分圖号用a)、b)等表示。
圖中各部分說明應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圖除外)或數字項号,各項文字說明置于圖題之上(有分圖題者,置于分圖題之上)。
2.13.2
插圖編排
插圖之前,文中必須有關于本插圖的提示,如“見圖1-1”、“如圖1-1所示”等。插圖與其圖題為一個整體,不得拆開排寫于兩頁。插圖處的該頁空白不夠排寫該圖整體時,則可将其後文字部分提前排寫,将圖移到次頁最前面。
2.13.3
坐标單位
有數字标注的坐标圖,必須注明坐标單位。
2.13.4
論文原件中照片圖及插圖
學位論文原件中的照片圖均應是原版照片粘貼,不得采用複印方式。照片可為黑白或彩色,應主題突出、層次分明、清晰整潔、反差适中。照片采用光面相紙,不宜用布紋相紙。
學位論文原件中的插圖不得采用複印件。對于複雜的引用圖,可采用數字化儀表輸入計算機打印出來的圖稿。
2.14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标準GB7713-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中規定:“正文中引用文獻可以采用順序編碼制,也可以采用‘著者
—
出版年'制”。本校采用順序編碼制。
參考文獻在正文中的标注方法
(1)
順序編碼制是按正文中引用文獻出現的先後順序連續編碼,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
(2)
同一處引用多篇文獻時,将各篇文獻的序号在方括号中全部列出,各序号間用“,”;如 遇連續序号,可标起訖号“-”。
(3)
同一文獻在論著中被引用多次,隻編1個号,引文頁碼放在“[ ]”外,文獻表中不再重複著錄頁碼。
例如: 棉酚對人類的抗生育效果達99% [1] ……,......形成了多種數學模型[7,9,11-13]......; 間質細胞CAMP含量測定[3]101-108......。
參考文獻著錄格式示例見附錄F
2.15
附錄
對需要收錄于學位論文中且又不适合書寫于正文中的附加數據、資料、詳細公式推導等有特色的内容,可作為附錄排寫,序号采用“附錄A”、“附錄B”等。附錄中的圖、表、式、參考文獻等另行編序号,與正文分開,也一律用阿拉伯數字編碼,但在數碼前冠以附錄序碼,如:圖A1;表B2;式(B3);文獻
〔A5〕等。
2.16
攻讀學位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
書寫格式同參考文獻。
2.17
索引
為便于檢索文中内容,可編制索引置于論文之後(根據需要決定是否設置)。索引以論文中的專業詞語為檢索線索,指出其相關内容的所在頁碼。索引用中、英兩種文字書寫,中文在前。中文按各詞漢語拼音第一個字母排序,英文按該詞字母順序排序。
2.18
個人簡曆
對以同等學力申請學位的人員,其學位論文應增列此項。個人簡曆一般應包含大學畢業時間、院校、專業,主要工作單位及從事過的與本學位論文内容有關的工作及科研成果、發表的論著等。
3
打印要求
3.1
字體
論文所用字體要求為宋體。
3.2
字号
一級标題 小2号黑體;
二級标題小3号黑體;
三級标題 4号黑體;
四級标題小 4号黑體;
正 文 5 号宋體。
3.3
封面
封面是對研究生論文題目、導師、單位等較詳細的說明,其内容和格式如下:
國内圖書分類号:×××× 密級:××
國際圖書分類号:×××× . 學号:
(宋體小2号字)
學 位 論 文
(黑體2号字)□□……□
論文題目,不超過25個字
□□□
(研究生姓名)
導師姓名:□□□(職稱)一級學科名稱: □□…□
申請學位級别: □□□士 二級學科名稱: □□…□
論文提交日期:□年□月□日答辯 日 期 : □□□□年□月□日
授予學位單位: 伟德国际weide答辯委員會主席:□□□(職稱)
201□年□月□日
封面格式參照附錄C和附錄D。封面下半段字(從導師姓名開始)冒号左邊用黑體4号字,冒号右邊用宋體4号字。
3.4
頁眉和頁腳
學位論文除封面外,各頁均應加頁眉,在版芯上邊線隔一行加粗、細雙線(粗線在上,寬0.8mm即2.25磅),雙線上居中打印頁眉。奇數頁眉為一級标題,偶數頁眉為“伟德国际weide□學□士學位論文”。奇數頁在右,偶數頁在左。
學位論文應用頁腳時,前言後用阿拉伯數字居中書寫,前言之前用羅馬數字居中書寫。
3.5
摘要及關鍵詞
摘要題頭應居中,字樣如下:
摘 要 (小2号黑體)
然後隔行書寫摘要的正文部分。摘要正文之後隔一行書寫:
關鍵詞└┘(詞) ;(詞) ;… ;(詞)(5号宋體)
關鍵詞3~8個(
英文摘要的關鍵詞通常應用小寫)
空一格
5号黑體
3.6
目錄
中文目錄中一級标題用5号黑體,其餘用5号宋體。英文目錄均用“Times New Roman
”
字體,英文目錄一級标題應加粗,
目錄的打印實例見附錄J和附錄K。
3.7
論文印刷
博、碩士學位論文一律要求雙面膠印。可任意印刷廠印刷,但必須符合伟德国际weide要求。
博、碩士學位論文封皮顔色每年另定。博士論文的封皮與碩士論文的封皮基本同顔色,但顔色深淺有别。
4
注意事項
4.1
導師
全日制研究生和同等學力研究生學位論文封面導師隻有一位,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封面導師必須有兩位,其中為外單位的研究生導師。
4.2
空白頁面
在前言或引言之後無空白頁面,之前可以有。
4.3
美觀
注意排版的美觀。
4.4
簽字
需要研究生導師簽字的地方必須導師本人簽字。
按《關于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試行規定》(1987年1月1日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等7個單位公布),除習慣用中文數字表示的以外,一般數字均用阿拉伯數字。
(1)公曆的世紀、年代、年、月、日和時刻一律用阿拉伯數字,如20世紀,80年代,4時3刻等。年号要用四位數,如1989年,不能用89年。
(2)記數與計算(含正負整數、分數、小數、百分比、約數等)一律用阿拉伯數字,如3/4,4.5%,10個月,500多種等。
(3)一個數值的書寫形式要照顧到上下文。不是出現在一組表示科學計量和具有統計意義數字中的一位數可以用漢字,如一個人,六條意見。星期幾一律用漢字,如星期六。鄰近兩個數字并列連用,表示概數,應該用漢字數字,數字間不用頓号隔開,如三五天,七八十種,四十五六歲,一千七八百元等。
(4)數字作為詞素構成定型的詞、詞組、慣用語、縮略語等應當使用漢字。如二倍體,三葉蟲,第三世界,“七五”規劃,相差十萬八千裡等。
(5)5位以上的數字,尾數零多的,可改寫為以萬、億為單位的數。一般情況下不得以十、百、千、十萬、百萬、千萬、十億、百億、千億作為單位。如
公裡可改寫為
3.45
億公裡或 萬公裡,但不能寫為
3
億
萬公裡或
3
億
4
千
5
百萬公裡。
(6)數字的書寫不必每格一個數碼,一般每兩數碼占一格,數字間分節不用分位号“,”,凡4位或4位以上的數都從個位起每3位數空半個數碼(1/4漢字)。“”,不寫成“
3,000,000
”
,小數點後的數從小數點起向右按每三位一組分節。一個用阿拉伯數字書寫的多位數不能從數字中間轉行。
(7)數量的增加或減少要注意下列用詞的概念:1)增加為(或增加到)過去的二倍,即過去為一,現在為二;2)增加(或增加了)二倍,即過去為一,現在為三;3)超額80%,即定額為100,現在為180;4)降低到80%,即過去為100,現在為80;5)降低(或降低了)80%,即原來為100,現在為20;6)為原數的1/4,即原數為4,現在為1,或原數為1,現在為0.25。
應特别注意在表達數字減小時,不宜用倍數,而應采用分數。如減少為原來的1/2,1/3等。
附錄B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
(1984年2月27日國務院公布)
我國的法定計量單位(以下簡稱法定單位)包括:
(1)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見表3-1;
(2)國際單位制的輔助單位:見表3-2;
(3)國際單位制中具有專門名稱的導出單位:見表3-3;
(4)國家選定的非國際單位制單位:見表3-4;
(5)由以上單位構成的組合形式的單位;
(6)由詞頭和以上單位構成的十進倍數和分數單位(詞頭見表3-5)。
法定單位的定義、使用方法等,由國家計量局另行規定。
表3-1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
量的名稱
|
單位名稱
|
單位符号
|
長度
|
米
|
m
|
質量
|
千克(公斤)
|
kg
|
時間
|
秒
|
s
|
電流
|
安[培]
|
A
|
熱力學溫度
|
開[爾文]
|
K
|
物質的量
|
摩[爾]
|
mol
|
發光強度
|
坎[德拉]
|
cd
|
表3-2國際單位制的輔助單位
量的名稱
|
單位名稱
|
單位符号
|
平面角
|
弧度
|
rad
|
立體角
|
球面度
|
sr
|
表3-3國際單位制中具有專門名稱的導出單位
量的名稱
|
單位名稱
|
單位符号
|
其它表示實例
|
頻率
|
赫[茲]
|
Hz
|
s-1
|
力;重力
|
牛[頓]
|
N
|
kg
·
m/s2
|
壓力,壓強;應力
|
帕[斯卡]
|
Pa
|
N/m2
|
能量;功;熱量
|
焦[爾]
|
J
|
N
·
m
|
功率;輻射通量
|
瓦[特]
|
W
|
J/s
|
電荷量
|
庫[侖]
|
C
|
A
·
s
|
電位;電壓;電動勢
|
伏[特]
|
V
|
W/A
|
電容
|
法[拉]
|
F
|
C/V
|
電阻
|
歐[姆]
|
Ω
|
V/A
|
電導
|
西[門子]
|
S
|
A/V
|
磁通量
|
韋[伯]
|
Wb
|
V
·
s
|
磁通量密度;磁感應強度
|
特[斯拉]
|
T
|
Wb/m2
|
電感
|
享[利]
|
H
|
Wb/A
|
攝氏溫度
|
攝氏度
|
℃
|
|
光通量
|
流[明]
|
lm
|
cd
·
sr
|
光照度
|
勒[克斯]
|
lx
|
lm/m2
|
放射性活度
|
貝可[勒爾]
|
Bq
|
s-1
|
吸收劑量
|
戈[瑞]
|
Gy
|
J/kg
|
劑量當量
|
希[沃特]
|
Sv
|
J/kg
|
表3-4國家選定的非國際單位制單位
量的名稱
|
單位名稱
|
單位符号
|
換算關系和說明
|
時 間
|
分
[
小]時
天(日)
|
min
h
d
|
1 min
=
60 s
1 h
=
60 min
=
3 600 s
1 d
=
24 h
=
86 400 s
|
平面角
|
[
角]秒
[
角]分
度
|
(")
(')
(
°
)
|
1"
=
(
π
/648 000) rad
(
π為圓周率
)
1'
=
60"
=
(
π
/10 800) rad
=
60'
=
(
π
/180) rad
|
旋轉速度
|
轉每分
|
r/min
|
1 r/min
=
(1/60) s-1
|
長 度
|
海裡
|
n mile
|
1 n mile
=
1 852m (
隻用于航程
)
|
速 度
|
節
|
kn
|
1 kn
=
1 n mile/h
=
(1 852/3 600) m/s
(
隻用于航程
)
|
質 量
|
噸
原子質量單位
|
t
u
|
1 t
=
103kg
1 u
≈
1.660 565 5
×
10-27kg
|
體 積
|
升
|
L,
(
l
)
|
1 L
=
1dm3
=
10-3m3
|
能
|
電子伏
|
eV
|
1 eV
≈
1.602 189 2
×
10-19J
|
級 差
|
分貝
|
dB
|
|
線密度
|
特[克斯]
|
tex
|
1 tex
=
1 g/km
|
表3-5用于構成十進倍數和分數單位的詞頭
所表示的因數
|
詞頭名稱
|
詞頭符号
|
10
18
|
艾[可薩]
|
E
|
10
15
|
拍[它]
|
P
|
10
12
|
太[拉]
|
T
|
10
9
|
吉[咖]
|
G
|
10
6
|
兆
|
M
|
10
3
|
千
|
k
|
10
2
|
百
|
h
|
10
1
|
十
|
da
|
10
-1
|
分
|
d
|
10
-2
|
厘
|
c
|
10
-3
|
毫
|
m
|
10
-6
|
微
|
μ
|
10
-9
|
納[諾]
|
n
|
10
-12
|
皮[可]
|
p
|
10
-15
|
飛[母托]
|
f
|
10
-18
|
阿[托]
|
a
|
注:
1.
周、月、年(年的符号為a)為一般常用時間單位。
2. [ ]内的字,是在不緻混淆的情況下,可以省略的字。
3. ( )内的字為前者的同義語。
4. 角度單位度、分、秒的符号不處于數字後時,用括号。
5. 升的符号中,小寫字母l為備用符号。
6. r為“轉”的符号。
7. 人民生活和貿易中,質量習慣稱為重量。
8. 公裡為千米的俗稱,符号為
km
。
9. 104
稱為萬,108稱為億,1012稱為萬億,這類數詞的使用不受詞頭名稱的影響,但不應與詞頭混淆。
說明:法定計量單位的使用,可查閱1984年國家計量局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使用方法》。
附錄
C
學位論文封面示例
國内圖書分類号:密級
:
國際圖書分類号: 學号:303093
學 位 論 文
利用體細胞核移植技術生産
轉基因山羊的研究
□
□□(作者姓名宋體4号字)
導師姓名:
□□□教授
一級學科:
□□□
申請學位級别:
農
學博士
二級學科:
□□□
論文提交日期:
2006
年4月15日
答辯日
期:
2006
年6月25日
學位授予單位:
伟德国际weide答辯委員會主席:□□□教授
2006
年6月20日
附錄
D
學位論文内封示例
(
英文
)
Classified Index:
U.D.C:
Dissertation for the Doctoral Degree in Agriculture
STUDIES ON PRINCIPLES OF VARIATION OF ENERGY METABOLISM IN CYSTICERCUS CELLULOSAE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OF DRUGS
Candidate:
Supervisor: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
Speciality:
Date of Oral Examination:
University:
|
Gao Xuejun
Prof. Li Qingzhang
Doctor of Agriculture
Basic Veterinary Science
March,2006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注:①此示例适用于農學博士學位論文的内封。
②若為碩士論文,則将單詞“Doctor”改為“Master”。
③若學科門類為理學、工學、管理學,則将單詞“Agriculture”分别改為“Science”、“Engineering”、“Management”。
附錄
E
頁眉示例
頁眉應居中置于頁面上部。論文的頁碼居中置于頁面底部。
偶數頁式樣: 奇數頁式樣:
|
伟德国际weide農學博士學位論文
|
|
|
|
引 言
|
|
2
|
1
|
附錄
F
順序編碼制文後參考文獻表著錄格式示例
(GB/T7714-2005)
1
.
普通圖書
[1]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廳.廣西自然保護[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3.
[2]蔣有緒,郭泉水,馬娟,等.中國森林群落分類及其群落學特征[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3]唐緒軍.報業經濟與報業經營[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117-121.
[4]趙凱華,羅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5]汪昂.(增補)本草備要[M].石印本.上海:同文書局,1912.
[6]CRA WFPRD W,GORMAN M. Future l: braries:dreams, madness,& reality[M].Chicago: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1995.
[7]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 and Institutions. Names of persons: national usages for entry in catalogues[M].3rd ed. London::IFLA In International Office for UBC, 1977.
[8]O’BRIEN J A.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systems [M]. 7th ed.Burr Ridge,III.: Irwin,1994.
[9]ROOD H J.Logic and structured design for computer programmers[M].3rd ed. [S.l.]: Brooks/Cole Thomson Learning,,2001.
2
.
論文集、會議錄
[1]中國力學學會.第3屆全國實驗流體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天津:[出版者不祥],1990.
[2]ROSENTHALL E M.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Canadian Mathematical Congress, University of Montreal, 1961[C].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63.
[3]GANZHA V G, MAYR E W, VOROZHTSOV EV. Computer algebra in scientific computing: CASC 2000: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Workshop on Computer Algebra in Scientific Computing,,Samarkand, October 5-9,2000[C]..Berlin: Springer, c2000.
3
. 科技報告
[1]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Guidelines for handling excavated acid-producing materials,PB 91-19400[R].Springfield: U.S.Department of Commerce Nat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1990.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Factors regul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 report of WHO Scientific Group[R]. Geneva:WHO,1970.
4
.
學位論文
[1]張志祥.間斷動力系統的随機擾動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應用[D].北京:北京大學數學學院,1998.
[2]CALMS R B.Infrared 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solid oxygen[D]. Berkeley:Univ. of California,1965.
5
.
專利文獻
[1]劉加林.多功能一次性壓舌闆:中國,92214985.2[P].1993-04-14.
[2]河北綠洲生态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一種荒漠化地區生态植被綜合培植方法:中國,01129210.5[P/OL].2001-10-24[2002-05-28].http://211.152.9.47/sipoasp/zlijs/hyjs-yx-new,asp? recid=01129210.5&leixin.
6
.
專著中析出的文獻
[1]國家标準局信息分類編碼研究所.GB/T2659-1986世界各國和地區名稱代碼[S]//全國文獻工作标準化技術委員會.文獻工作國家标準彙編:3.北京:中國标準出版社,1988:59-92.
[2]韓吉人.論職工教育的特點[G]//中國職工教育研究會.職工教育研究論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90-99.
[3]BUSECK P R,NORD G L, Jr., VEBLEN D R. Subsolidus phenomena in pyroxenes[M]//PREWITT C T. Pyroxense..Washington,D.C.: Minera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cl1980:117-211.
[4]FOURNEY M E. Advances in holographic photoelasticity[C]//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Applied Mechanics Division. Symposium on Applications of Holography in Mechanics, August 23-25,1971,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alifonia, New York: ASME, c1971:17-38.
[5]MARTIN G. Control of electronic resources in Australia [M] //PATTLE L W, COX B J. Electronic resources: selection and bibliographic control. New York: The Haworth Press,1996:85-96.
7
.
期刊中析出的文獻
[1]李炳穆.理想的圖書館員和信息專家的素質與形象[J].圖書情報工作,2000(2):5-8.
[2]陶仁骥.密碼學與數學[J].自然雜志,1984,7(7):527.
[3]亞洲地質圖編目組.亞洲地層與地質曆史概述[J].地質學報,1978,3:194-208.
[4]DES MARAIS D J, STRAUSS H, SUMMONS R E, et al. Carbon isotope evidence for the stepwise oxidation of the Proterozoic environment[J]. Nature, 1992,359:605-609.
[5]HEWITT J A.Technical services in 1983[J].Library Resource Services, 1984,28(3):205-218.
8
.
報紙中析出的文獻
[1]丁文祥.數字革命與競争國際化[N].中國青年報,2000-11-20(15).
[2]張田勤.罪犯DNA庫與生命倫理學計劃[N].大衆科技報.2000-11-12(7).
9
.
電子文獻
(
包括專著或連續出版物中析出的電子文獻
)
[1]江向東.互聯網環境下的信息處理與圖書管理系統解決方案[J/OL].情報學報,1999,18(2):4[2000-01-18].http://www.chinainfo.gov.cn/periodical/qbxb/qbxb99/qbxb990203.
[2]蕭钰.出版業信息化邁入快車道[EB/OL].(2001-12-19)[2002-04-15]http://www.Creader.com.news/20011219/200112190019.Html.
[3]CHRISTINE M.Plant physiology:plant biology in the Genome Era[J/OL].Science, 1998,281:331-332[1988-09-23].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llection/anatmorp.
[4]METCALF S W..The Tort Hall air emission study[C/OL]//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Hazardous Waste,Atlanta Marriott Marquis Hotel, Atlanta, Georgia,June 5-8, 1995:impact on human and ecological health [1998-09-22].http:// atsdrl.Atsdr.cdc. Gov:8080/cong95.Html.
[5]TURCOTTE D L.Fractals and chaos in geology and geophysisce [M/OL].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1998-09-23].http://www.Seg.org/reviews/mccorm 30.Html.
文獻類型和電子文獻載體标志代碼
1
.
文獻類型和标志代碼(見表
1
)
表1: 文獻類型和标志代碼
文 獻 類 型
|
标 志 代 碼
|
普通圖書
|
M
|
會議錄
|
C
|
彙編
|
G
|
報紙
|
N
|
期刊
|
J
|
學位論文
|
D
|
報告
|
R
|
标準
|
S
|
專利
|
P
|
數據庫
|
DB
|
計算機程序
|
CP
|
電子公告
|
EB
|
2
.
電子文獻載體和标志代碼(見表2)
表2: 電子文獻載體和标志代碼
載 體 類 型
|
标 志 代 碼
|
磁帶(magnetic tape)
|
MT
|
磁盤(disk)
|
DK
|
光盤(CD-ROM)
|
CD
|
聯機網絡(online)
|
OL
|
附錄
G
研究生學位論文獨創聲明和使用授權書
獨 創 聲 明
本人聲明所呈交的學位論文是本人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據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緻謝的地方外,論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經發表或撰寫過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未獲得
(注:如沒有其他需要特别聲明的,本欄可空)
或其他教育機構的學位或證書使用過的材料。與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對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貢獻均已在論文中作了明确的說明并表示謝意。
學位論文作者簽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學位論文版權使用授權書
本學位論文作者完全了解學校有關保留、使用學位論文的規定,學校有權保留并向國家有關部門或機構送交論文的複印件和磁盤,允許論文被查閱和借閱。本人授權學校可以将學位論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編入有關數據庫進行檢索,可以采用影印、縮印或掃描等複制手段保存、彙編學位論文。(保密的學位論文在解密後适用本授權書)
學位論文作者簽名:
日期:
年
月
日
導 師 簽 名:
日期:
年
月
日
附錄H 物理量名稱及符号表示例
A
|
─截面積,散熱面積;
|
Th
|
─弧柱溫度;
|
B
|
─磁感應強度;
|
t
|
─時間;
|
Br
|
─剩磁感應強度;
|
tc
|
─觸動時間;
|
Bs
|
─飽和磁感應強度;
|
td
|
─運動時間;
|
C
|
─電容;
|
U,u
|
─電壓;
|
c
|
─彈簧剛度,比熱容;
|
Ua
|
─陽極壓降;
|
d
|
─直徑;
|
Uc
|
─陰極壓降;
|
E
|
─電場強度;
|
Uf
|
─釋放電壓;
|
e
|
─電子電荷;
|
X
|
─電抗;
|
F
|
─力;
|
Xm
|
─磁抗;
|
Fx
|
─吸力;
|
X
μ
|
─鐵心磁抗;
|
Fc
|
─斥力;
|
Z
|
─電阻抗;
|
Ff
|
─反力;
|
Zm
|
─磁阻抗;
|
f
|
─頻率,電路振蕩頻率;
|
Z
μ
|
─鐵心磁阻抗;
|
G
|
─電導;
|
α
|
─電阻溫度系數;
|
H
|
─磁場強度;
|
γ
|
─恢複電壓振幅系數;
|
Hc
|
─矯頑磁力;
|
δ
|
─氣隙長度,介質損耗角;
|
I,i
|
─電流;
|
θ
|
─溫度;
|
Ic
|
─觸動電流;
|
θ
n
|
─周圍介質溫度;
|
If
|
─釋放電流;
|
Λ
|
─磁導;
|
J
|
─電流密度;
|
λ
|
─熱導率,單位長度漏磁導;
|
KF
|
─反饋系數;
|
μ
|
─磁導率;
|
Kf
|
─返回系數;
|
μ
r
|
—相對磁導率;
|
N
|
─匝數;
|
μ
o
|
─真空磁導率;
|
P
|
─功率;
|
ρ
|
─電阻率;
|
p
|
─導體截面周長;
|
σ
|
─漏磁系數;
|
pp
|
─功率過載系數;
|
τ
|
─溫升,電弧時間常數;
|
pi
|
─電流過載系數;
|
τ
|
─穩定溫升;
|
Q
|
─熱流,熱量;
|
Φ
|
─磁通;
|
R
|
─電阻;
|
Φ
f
|
—釋放磁通;
|
Rb
|
—膜電阻;
|
─電壓和電流的相角差;
|
|
Rh
|
—電弧電阻,弧柱電阻;
|
ψ
|
─磁鍊.
|
Rj
|
—接觸電阻;
|
|
摘自
GB3102.1
~6-86
量 的 名 稱
|
符 号
|
量 的 名 稱
|
符 号
|
|
時間和空間
|
|
波數
|
σ
|
|
[平面]角
|
α,β,γ,θ,φ等
|
圓波數,角波數
|
k
|
|
立 體 角
|
Ω
|
振幅級差,場級差
|
LF
|
|
長度
|
l,(
L )
|
功率級差
|
LP
|
|
寬度
|
b
|
阻尼系數
|
δ
|
|
高度
|
h
|
對數減縮率
|
Λ
|
|
厚度
|
δ,(
d, t )
|
衰減系數
|
α
|
|
半徑
|
r,
R
|
相位系數
|
β
|
|
直徑
|
d,
D
|
傳播系數
|
γ
|
|
程長,距離
|
s
|
|
|
|
面積
|
A,(
S )
|
力 學
|
|
|
體積,容積
|
V
|
質量
|
m
|
|
時間,時間間隔,持
續時間
|
|
密度
|
ρ
|
|
t
|
相對密度
|
d
|
|
角 速 度
|
ω
|
比容,(比體積)
|
υ
|
|
角加速度
|
a
|
線 密 度
|
Ρ
l
|
|
速度
|
u,
υ
,
ω
,c
|
面 密 度
|
ρ
A,(
ρ
s)
|
|
加 速 度
|
a
|
動量
|
P
|
|
重力加速度,自由落
|
g
|
動量矩,角動量
|
L
|
|
體加速度
|
|
轉動慣量
|
I,(
J )
|
|
|
|
力
|
F
|
|
周期
|
|
重力
|
W,(
P,
G )
|
|
周期
|
T
|
引力常數
|
G
|
|
時間常數
|
τ,(
T )
|
力矩
|
M
|
|
頻率
|
F,(
ν)
|
轉矩,力偶矩
|
T
|
|
轉速,旋轉頻率
|
n
|
壓力,壓強
|
p
|
|
角頻率,圓頻率
|
ω
|
正 應 力
|
σ
|
|
波長
|
λ
|
切應力,(剪應力)
|
τ
|
|
|
線 應 變
|
s
,
e
|
熱流[量]密度
|
q,
φ
|
|
切應變,(剪應變)
|
γ
|
熱導率,(導熱系數)
|
λ,
k
|
|
體積應變
|
θ
|
傳熱系數
|
h,
a
|
|
泊 松 比
|
μ,ν
|
[總]傳熱系數
|
k,
K
|
|
彈性模量
|
E
|
熱絕緣系數
|
M
|
|
切變模量,(剪變模量)
|
G
|
熱阻
|
R
|
|
體積模量
|
K
|
熱擴散率
|
α(
a
,κ)
|
|
壓縮系數
|
κ
|
熱容
|
C
|
|
[截面]慣性矩
|
Ia,(
I )
|
比 熱 容
|
c
|
|
[截面]極慣性矩
|
Ip
|
比熱[容]比
|
γ
|
|
截面系數
|
W,
Z
|
定熵指數
|
κ
|
|
摩擦系數
|
μ,(
f )
|
熵
|
S
|
|
[動力]粘度
|
η,(
μ)
|
比熵
|
s
|
|
運動粘度
|
ν
|
内能
|
U
,(
E )
|
|
表面張力
|
γ,
σ
|
焓
|
H
,(
I )
|
|
功
|
W,(
A )
|
比 内 能
|
u
,(
e )
|
|
能[量]
|
E,(
W )
|
比焓
|
h
,(
i )
|
|
勢能,位能
|
Ep,(
V )
|
|
|
|
動能
|
E
κ,(
T )
|
電學和磁學
|
|
|
功率
|
P
|
電流
|
I
|
|
質量流量
|
qm
|
電荷[量]
|
Q
|
|
體積流量
|
qV
|
電荷[體]密度
|
ρ,(
η)
|
|
|
|
電荷面密度
|
σ
|
|
熱學
|
|
電場強度
|
E
,(
K )
|
|
熱力學溫度
|
T
,Θ
|
電位,(電勢)
|
V
,φ
|
|
攝氏溫度
|
t
,θ
|
電位差,(電勢差)電壓
|
U
|
|
線[膨]脹系數
|
at
|
電 動 勢
|
E
|
|
體[膨]脹系數
|
aV,
γ
|
電通[量]密度,電位移
|
D
|
|
相對壓力系數
|
ap
|
電通[量],電位移通量
|
ψ
|
|
壓力系數
|
β
|
電容
|
C
|
|
壓 縮 率
|
κ
|
|
|
|
熱,熱量
|
Q
|
|
|
|
熱 流 量
|
φ
|
|
|
(
續表)
量 的 名 稱
|
符 号
|
量 的 名 稱
|
符 号
|
電流密度
|
J
,
(S
,δ
)
|
光出射度
|
M
,
(Mv)
|
電流線密度
|
A
,
(a)
|
[
光
]
照度
|
E
,
(Ev)
|
磁場強度
|
H
|
曝
光
量
|
H
|
磁位差,
(
磁勢差
)
|
Um
|
光視效能
|
K
|
磁通勢,磁動勢
|
F
,
Fm
|
光視效率
|
V
|
磁通
[
量
]
密度,磁感
|
B
|
折
射
率
|
n
|
應強度
|
|
|
|
磁通
[
量
]
|
Φ
|
聲
|
|
磁導率
|
μ
|
聲
速
|
c
|
磁化強度
|
M
,
Hi
|
聲能密度
|
D
,
w
|
[
直流
]
電阻
|
R
|
聲
[
源
]
功率
|
W
,
P
|
[
直流
]
電導
|
G
|
聲能通量
|
Φ
|
電
阻
率
|
ρ
|
聲強
[
度
]
|
I
|
電
導
率
|
γ,σ,κ
|
聲阻抗率
|
Zs
|
磁
阻
|
Rm
|
[
聲
]
特性阻抗
|
Zc
|
磁
導
|
Λ,
(P)
|
聲
阻
抗
|
Za
|
阻抗,
(
複數阻抗
)
|
Z
|
聲
阻
|
Re
|
電
抗
|
X
|
聲
抗
|
Xa
|
[
交流
]
電阻
|
R
|
聲
質
量
|
Ma
|
導納,
(
複數導納
)
|
γ
|
聲
導
納
|
Ya
|
電
納
|
B
|
聲
導
|
Ga
|
[
交流
]
電導
|
G
|
聲
納
|
Ba
|
功
率
|
P
|
損耗系數
|
δ
|
電能
[
量
]
|
W
|
反射系數
|
r
|
|
|
透射系數
|
τ
|
光
|
|
吸聲系數
|
a
|
發光強度
|
I
,
(Iv)
|
隔聲量
,
傳聲損失
|
R
|
光
通
量
|
Φ
(
Φ
v
)
|
吸
聲
量
|
A
|
光
量
|
Q
,
(Qv)
|
響
度
級
|
LN
|
[
光
]
亮度
|
L
,
(Lv)
|
響
度
|
N
|
目錄
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2 文獻綜述
1.2.1無土栽培的概念
1.2.2無土栽培的分類
2.材料與方法
2.1不同方法無土栽培甜菜的試驗材料與方法
2.1.1試驗材料
2.1.2試驗方法
2.2環境因子對無土栽培甜菜苗期NR和GS活性影響的試驗材料與方法
2.2.1試驗材料
2.2.2試驗方法
2.2.3測定方法
3.結果與分析
3.1不同方法無土栽培甜菜的比較
3.1.1不同方法無土栽培甜菜移栽幼苗成活率比較
3.1.2不同方法無土栽培甜菜苗期硝酸還原酶活性變化動态
3.2N、溫度、Mg
2+、pH對無土栽培甜菜苗期葉片NR活性調控規律
3.2.1模型建立
3.2.2單因素效應分析
3.3N、溫度、Mg
2+、pH對無土栽培甜菜苗期根部GS活性調控規律
3.3.1模型建立
3.3.2單因素效應分析
4.讨論
4.1不同方法無土栽培甜菜的比較
4.1.1不同方法無土栽培甜菜移栽幼苗成活率比較
4.1.2不同方法無土栽培甜菜氮素同化代謝酶(NR、GS)活性變化
4.2環境因子對無土栽培甜菜苗期NR和GS活性的影響
4.2.1 氮肥對甜菜酶活性的影響
4.2.2溫度對甜菜酶活性的影響
5.結論
緻謝
參考文獻
附錄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
CONTENTS
Abstract in Chinese
Abstract in English
1.Introduction
1.1 Aims of research
1.2 Total document
1.2.1 Concept of soilless culture
2.Materials and Methods …………………… ……………………………………… ……
2.1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sugar beet with different soilless culture
2.1.1 Experimental materials
2.1.2 Experimental methods
2.2 Materials and methods on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to NR
and GS activators in sugar beet seedling with soilless culture
2.2.1 Experimental materials
2.2.2 Experimental methods
2.2.3 Determination methods
3.Results analysis
3.1 The compare to different methods in soilless culture
3.1.1 The compare to the viability rate of sugar beet seedling
trasplated with difficlt methods in soilless cuture
3.1.2 The change tendencies of nitratase during seeding of sugar beet
without different methods of cultivation without soil
3.2 The controlling law of N、 T、Mg
2+、pH to the NR vitality
in sugar beet leaf during with soilless culture
3.2.1 Model build
3.2.2 Monofactorial effector analysis
3.3 The controlling law of N、 T、Mg
2+、pH to the GS vitality
in sugar beet root during with soilless culture
3.3.1 Model build
3.3.2 Monofactorial effector analysis
4.Discussion
4.1 The compare to different methods in soilless culture
4.1.1 The compare to the viability rate of sugar beet seedling
trasplated with difficlt methods in soilless cuture
4.1.2 The change of NR and GS during seedling of sugar beet
trasplated with difficult methods in soilless culture
4.2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to NR and GS activators
in sugar beet seedling with soilless culture
4.2.1 The effect of N to the enzyme activator in sugar beet
4.2.2 The effect of T to the enzyme activity in sugar beet
5.Conclusion
Acknowledgement
References
Appendix
Papers published in the period of Ph.M. education
附錄K 英文目錄用詞
Contents
目錄
Abstract
摘要
Introduction
緒論
Conclusion
結論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Appendix A,B
…
附錄
A,B
Papers published in the period of Ph.D. education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表的論文
Statement of copyright
原創性聲明
Letter of authorization
使用授權書
Acknowledgement
緻謝
Index
索引
Resume
個人簡曆
東 北 農 業 大 學
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規範
伟德国际weide研究生部
二
○一二
年一月
目錄
1
内容要求
…………………………………………………………………………… 1
2
書寫規定
…………………………………………………………………………… 3
3
打印要求
…………………………………………………………………………… 8
附錄A 有關數字用法的規定………………………………………………………… 10
附錄B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 11
附錄C 學位論文封面示例…………………………………………………………… 15
附錄D 學位論文内封示例…………………………………………………………… 16
附錄E 頁眉示例……………………………………………………………………… 18
附錄F 順序編碼制文後參考文獻表著錄格式示例(GB/T7714-2005) ………… 19
附錄G 研究生學位論文獨創聲明和使用授權書…………………………………… 22
附錄H 物理量名稱及符号表 示例 ……………………………………………… 24
附錄I 物理量名稱及符号…………………………………………………………… 25
附錄J 目錄示例……………………………………………………………………… 28
附錄K 英文目錄用詞………………………………………………………………… 29
伟德国际weide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規範
研究生學位論文是研究生科學研究工作的全面總結,是描述其研究成果、代表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學術文獻資料,是申請和授予相應學位的基本依據。學位論文撰寫是研究生培養過程的基本訓練之一,必須按照确定的規範認真執行。根據我校單位授予的具體情況,從2006年春季開始。嚴格按照GB7713-87标準執行。指導教師應加強指導,嚴格把關。
論文撰寫應符合國家及各專業部門制定的有關标準,符合漢語語法規範。
碩士和博士學位論文,除在字數、理論研究的深度及創造性成果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外,撰寫要求基本一緻。
1
内容要求
1.1
題目
題目應恰當、準确地反映本課題的研究内容。題名所用每一詞語必須考慮到有助于選定關鍵詞和編制題錄、索引等二次文獻可以提供檢索的特定實用信息。題目應該避免使用不常見的縮略詞、首字母縮寫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學位論文的中文題目應不超過25字,不設副标題。
1.2
摘要與關鍵詞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是論文内容的簡要陳述,是一篇具有獨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應包括本論文的基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創造性成果及其理論與實際意義。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圖表、化學結構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術語。不标注引用文獻編号。避免将摘要寫成目錄式的内容介紹。
在中文摘要頁左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關鍵詞。關鍵詞是供檢索用的主題詞條,應采用能覆蓋論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術詞條(參照相應的技術術語标準,盡量用
《漢語主題詞表》等詞表提供的規範詞
)
。關鍵詞一般列3~8個,按詞條的外延層次從大到小排列。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上方應有英文題目,内容與中文摘要相同,摘要結束時在左下方一行寫英文關鍵詞(3~8個)。在下邊第一行寫研究生姓名,第二行寫專業名稱,第三行寫導師姓名,這三行字均為右對齊。
1.3
論文主體
論文主體包括引言、論文正文及結論等部分。
1.3.1
引言
引言一般作為第一部分。引言應包括:本研究課題的學術背景及其理論與實際意義;國内外文獻綜述;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及成果、存在的不足或待深入研究的問題;本研究課題的來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3.2
論文正文
論文正文是學位論文的主要部分,應該數據可靠,結構合理,層次清楚,重點突出,文字簡練、通順。可以包括:調查對象、實驗和觀測方法、儀器設備、材料原料、實驗和觀測結果、計算方法和編程原理、數據資料、經過加工整理的圖表、形成的論點和導出的結論等。
對本研究内容及成果應進行較全面、客觀的理論闡述,應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創新、改進與實際應用之處。理論分析中,應将他人研究成果單獨書寫,并注明出處,不得将其與本人提出的理論分析混淆在一起。對于将其他領域的理論、結果引用到本研究領域者,應說明該理論的出處,并論述引用的可行性與有效性。
自然科學的論文應論點正确,推理嚴謹,無科學性錯誤。
管理學科的論文應包括對研究問題的論述及系統分析,比較研究,模型或方案設計,案例論證或實證分析,模型運行的結果分析或建議、改進措施等。
1.3.3
結論
結論是對整個論文主要成果的總結。在結論中應明确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創造性成果或創新點理論(含新見解、新觀點),對其應用前景和社會、經濟價值等加以預測和評價,并指出今後進一步在本研究方向進行研究工作的展望與設想。如果不可能導出應有的結論,也可以沒有結論而進行必要的讨論。應嚴格區分研究生的成果與導師科研工作的界限。可以在結論或讨論中提出建議、研究設想、儀器設備改進意見、尚待解決的問題等。
1.4
緻謝
可以在正文後對下列方面緻謝:
國家科學基金、資助研究工作獎學金基金、合同單位、資助或支持的企業、組織和個人;
協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條件的組織或個人;
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議和提供幫助的人;
給予轉載和引用權的資料、圖片、文獻、研究思想和設想的所有者;
其他應感謝的組織或個人。
緻謝内容應簡潔明了、實事求是。
1.5
參考文獻
按照GB7713-87
《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中的“順序編碼制”組織。
博、碩士學位論文的參考文獻中,近五年的文獻數一般應不少于總數的1/3,并應有近兩年的參考文獻。
教材、産品說明書、各類标準、各種報紙上刊登的文章及未公開發表的研究報告等通常不宜作為參考文獻引用。
引用網上參考文獻時,應注明該文獻的準确網頁地址,網上參考文獻不包含在上述規定的文獻數量之内。
1.6
攻讀學位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
學位論文後應列出研究生在攻讀學位期間發表的與學位論文内容相關的學術論文(含已錄用,并有錄用通知書的學術論文。錄用通知書中應明确說明論文的發表卷、期号)。攻讀學位期間所獲得的科研成果可單做一項列出。與學位論文無關的學術論文不宜在此列出。關于博士、碩士生在攻讀學位期間發表學術論文的要求,見《伟德国际weide關于研究生公開發表學術論文的暫行規定》。
2.
書寫規定
2.1
論文書寫
研究生學位論文一律要求在計算機上輸入、編排和打印。
論文宜用A4 (210mm×297mm)标準大小的白紙,版芯大小一般應為148mm×220mm(包括頁眉及頁碼則為148mm×240mm, 38行×40字)。每一面的上方(天頭)和左側(訂口)應分别留邊25mm以上,下方(地角)和右側(切口)應分别留邊20mm以上。頁碼在版芯下邊線之下隔行居中放置;目錄、摘要等文前部分的頁碼用羅馬數字單獨編排,論文主體以後的頁碼用阿拉伯數字編排。
博士、碩士學位論文的扉頁、目錄、摘要、圖題及表題等,都要求用中、英文兩種文字給出,編排上中文在前。扉頁、目錄及摘要的英文部分需另起一頁。
2.2
目錄
目錄應包括論文中全部三級标題及其頁号,從摘要開始做目錄,含: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标題(目錄中的标題要求編到第3級标題,即×.×.×。一級标題頂格書寫,二級标題縮進一格,三級标題縮進兩格,目錄中無四級标題)
緻謝
參考文獻
附錄
攻讀學位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
索引(可選擇或不選擇)
個人簡曆(僅對同等學力人員有此要求)
2.3
學位論文獨創聲明和版權使用授權書
“學位論文獨創聲明和版權使用授權書
”書寫格式見附錄G
,
書寫位置在目錄與中文摘要之間。
2.4
摘要
摘要的字數(以漢字計),碩士學位論文一般為1000字左右,博士學位論文為2000~3000字,均以能将規定内容闡述清楚為原則。中文摘要頁不需寫出論文題目。英文摘要與中文摘要的内容應完全一緻,在語法、用詞上應準确無誤,時态為一般過去時,第三人稱。英文摘要頁必須寫出論文題目(實詞首字母大字,其它小寫)。
2.5
論文正文
根據GB7713-87《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的有關規定,學位論文不得分章節撰寫。正文内容必須實事求是,客觀真實,準備完備,合乎邏輯,層次分明,簡練可讀。
2.5.1
标題
标題要突出重點、簡明扼要。字數一般應在15字以内,不用标點符号。标題中盡量不采用英文縮寫詞,對必須采用者,應使用本行業的通用縮寫詞。正文中标題層次一律采用阿拉伯數字分級連續編号,例如:一級标題1;二級标題1.1;三級标題1.1.1;四級标題1.1.1.1;正文中無五級标題,編号應左起頂格書寫,在編号後空一個字的位置再寫标題,另起一行寫具體内容。
2.5.2
層次
層次以少為宜,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在四級标題以後或四級标題前不構成标題還要分層次說明的,可采用以下順序:
□□1)□□⑴□□①進行表達。例如:
如需分層次标明的請按級别使用1)2)3)4);(1)(2)(3)(4);
①②③④
。
1
)2)3)4)
↓
(1)(2)(3)(4)
↓
① ② ③ ④
2.6
引用文獻
引用文獻的标示采用“順序編碼制”。
2.7
名詞術語
科技名詞術語等,應采用國家标準或部頒标準中規定的術語或名稱。标準中未規定的術語要采用行業通用術語或名稱。全文名詞術語必須統一。一些特殊名詞或新名詞應在适當位置加以說明或注解。
采用英語縮寫詞時,除本行業廣泛應用的通用縮寫詞外,文中第一次出現的縮寫詞應該用括号注明英文原詞。
2.8
物理量名稱、符号與計量單位
2.8.1
物理量的名稱和符号
物理量的名稱和符号應符合GB3100~3102-86規定。論文中某一量的名稱和符号應統一。
物理量的符号必須采用斜體。表示物理量的符号做下标時也用斜體。
2.8.2
物理量計量單位
物理量計量單位及符号應按國務院1984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及GB3100~3102執行,不得使用非法定計量單位及符号。計量單位可采用漢字或符号,但應前後統一。計量單位符号,除用人名命名的單位第一個字母用大寫之外,一律用小寫字母。
非物理量單位(如件、台、人、元、次等)可以采用漢字與單位符号混寫的方式,如“萬t·km”,“t/(人·a)”等。文稿叙述中不定數字之後允許用中文計量單位符号,如“幾千克至1000kg”。
表達時刻時應采用中文計量單位,如“上午8點3刻”,不能寫成“8h45min”。計量單位符号一律用正體。
2.9
外文字母的正、斜體用法
按照GB3100~3102-86及GB7159-87的規定使用,即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變量符号用斜體,計量單位等符号均用正體。
2.10
數字
數字用法執行國家技術監督局1995年12月13日頒布的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規定使用漢字數字的場合外,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數字,而且又很得體的地方,均應使用阿拉伯數字。
2.11
公式
公式原則上應居中書寫。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空兩格寫,公式仍居中寫。公式末不加标點。公式中用斜線表示“除”的關系時應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通常“乘”的關系在前,如而不寫成。公式序号的右側與右邊線頂邊排寫。公式較長時最好在等号“=”處轉行,如難實現,則可在+、-、×、÷運算符号處轉行,轉行時運算符号僅書寫于轉行式前,不重複書寫。
公式中第一次出現的物理量代号應給予注釋,注釋的轉行應與破折号“
————
”後第一個字對齊。破折号占二個字。公式中應注意分數線的長短(主、副分線嚴格區分),長分數線與等号對齊,如
2.12
插表
表格不加左、右邊線,簡明型Ⅰ的三線表。每個表格均應有表題(由表序和表名組成)。表序一般按部分編排,如第3部分“結果”中第一個插表的序号為“表3-1”等。表序與表名之間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許使用标點符号,表名後不加标點。表題置于表上,用中、英文兩種文字居中排寫,中文在上,要求用5号字。表頭設計應簡單明了,不用斜線,表頭中可采用化學符号或物理量符号。全表如用同一單位,則将單位符号移至表頭右上角,加圓括号。表中數據應準确無誤,書寫清楚。GB7713-87規定:“表内
‘空白’代表未測或無此項,‘-’(占2個數字寬度)或‘…’代表未發現,‘0’代表實測結果為零
”。表内文字或數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時,采用通欄處理方式,不允許用“〃”、“同上”之類的寫法。表内文字說明,起行空一格、轉行頂格、句末不加标點。
2.13
插圖
插圖應與文字緊密配合,文圖相符,内容正确。選圖要力求精練。對無規定符号的圖形應采用該行業的常用畫法。
2.13.1
圖題及圖中說明
每個圖均應有圖題(由圖号和圖名組成)。圖号按部分編排,如第3部分“結果”中第一個插圖的圖号為“圖3-1”等。圖題置于圖下,用中、英文兩種文字居中書寫,中文在上,要求用5号字。有圖注或其他說明時應置于圖題之上。圖名在圖号之後空一格排寫。引用圖應注明出處,在圖題右上角加引用文獻号。圖中若有分圖時,分圖題置于分圖之下,分圖号用a)、b)等表示。
圖中各部分說明應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圖除外)或數字項号,各項文字說明置于圖題之上(有分圖題者,置于分圖題之上)。
2.13.2
插圖編排
插圖之前,文中必須有關于本插圖的提示,如“見圖1-1”、“如圖1-1所示”等。插圖與其圖題為一個整體,不得拆開排寫于兩頁。插圖處的該頁空白不夠排寫該圖整體時,則可将其後文字部分提前排寫,将圖移到次頁最前面。
2.13.3
坐标單位
有數字标注的坐标圖,必須注明坐标單位。
2.13.4
論文原件中照片圖及插圖
學位論文原件中的照片圖均應是原版照片粘貼,不得采用複印方式。照片可為黑白或彩色,應主題突出、層次分明、清晰整潔、反差适中。照片采用光面相紙,不宜用布紋相紙。
學位論文原件中的插圖不得采用複印件。對于複雜的引用圖,可采用數字化儀表輸入計算機打印出來的圖稿。
2.14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标準GB7713-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中規定:“正文中引用文獻可以采用順序編碼制,也可以采用‘著者
—
出版年'制”。本校采用順序編碼制。
參考文獻在正文中的标注方法
(1)
順序編碼制是按正文中引用文獻出現的先後順序連續編碼,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
(2)
同一處引用多篇文獻時,将各篇文獻的序号在方括号中全部列出,各序号間用“,”;如 遇連續序号,可标起訖号“-”。
(3)
同一文獻在論著中被引用多次,隻編1個号,引文頁碼放在“[ ]”外,文獻表中不再重複著錄頁碼。
例如: 棉酚對人類的抗生育效果達99% [1] ……,......形成了多種數學模型[7,9,11-13]......; 間質細胞CAMP含量測定[3]101-108......。
參考文獻著錄格式示例見附錄F
2.15
附錄
對需要收錄于學位論文中且又不适合書寫于正文中的附加數據、資料、詳細公式推導等有特色的内容,可作為附錄排寫,序号采用“附錄A”、“附錄B”等。附錄中的圖、表、式、參考文獻等另行編序号,與正文分開,也一律用阿拉伯數字編碼,但在數碼前冠以附錄序碼,如:圖A1;表B2;式(B3);文獻
〔A5〕等。
2.16
攻讀學位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
書寫格式同參考文獻。
2.17
索引
為便于檢索文中内容,可編制索引置于論文之後(根據需要決定是否設置)。索引以論文中的專業詞語為檢索線索,指出其相關内容的所在頁碼。索引用中、英兩種文字書寫,中文在前。中文按各詞漢語拼音第一個字母排序,英文按該詞字母順序排序。
2.18
個人簡曆
對以同等學力申請學位的人員,其學位論文應增列此項。個人簡曆一般應包含大學畢業時間、院校、專業,主要工作單位及從事過的與本學位論文内容有關的工作及科研成果、發表的論著等。
3
打印要求
3.1
字體
論文所用字體要求為宋體。
3.2
字号
一級标題 小2号黑體;
二級标題小3号黑體;
三級标題 4号黑體;
四級标題小 4号黑體;
正 文 5 号宋體。
3.3
封面
封面是對研究生論文題目、導師、單位等較詳細的說明,其内容和格式如下:
國内圖書分類号:×××× 密級:××
國際圖書分類号:×××× . 學号:
(宋體小2号字)
學 位 論 文
(黑體2号字)□□……□
論文題目,不超過25個字
□□□
(研究生姓名)
導師姓名:□□□(職稱)一級學科名稱: □□…□
申請學位級别: □□□士 二級學科名稱: □□…□
論文提交日期:□年□月□日答辯 日 期 : □□□□年□月□日
授予學位單位: 伟德国际weide答辯委員會主席:□□□(職稱)
201□年□月□日
封面格式參照附錄C和附錄D。封面下半段字(從導師姓名開始)冒号左邊用黑體4号字,冒号右邊用宋體4号字。
3.4
頁眉和頁腳
學位論文除封面外,各頁均應加頁眉,在版芯上邊線隔一行加粗、細雙線(粗線在上,寬0.8mm即2.25磅),雙線上居中打印頁眉。奇數頁眉為一級标題,偶數頁眉為“伟德国际weide□學□士學位論文”。奇數頁在右,偶數頁在左。
學位論文應用頁腳時,前言後用阿拉伯數字居中書寫,前言之前用羅馬數字居中書寫。
3.5
摘要及關鍵詞
摘要題頭應居中,字樣如下:
摘 要 (小2号黑體)
然後隔行書寫摘要的正文部分。摘要正文之後隔一行書寫:
關鍵詞└┘(詞) ;(詞) ;… ;(詞)(5号宋體)
關鍵詞3~8個(
英文摘要的關鍵詞通常應用小寫)
空一格
5号黑體
3.6
目錄
中文目錄中一級标題用5号黑體,其餘用5号宋體。英文目錄均用“Times New Roman
”
字體,英文目錄一級标題應加粗,
目錄的打印實例見附錄J和附錄K。
3.7
論文印刷
博、碩士學位論文一律要求雙面膠印。可任意印刷廠印刷,但必須符合伟德国际weide要求。
博、碩士學位論文封皮顔色每年另定。博士論文的封皮與碩士論文的封皮基本同顔色,但顔色深淺有别。
4
注意事項
4.1
導師
全日制研究生和同等學力研究生學位論文封面導師隻有一位,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封面導師必須有兩位,其中為外單位的研究生導師。
4.2
空白頁面
在前言或引言之後無空白頁面,之前可以有。
4.3
美觀
注意排版的美觀。
4.4
簽字
需要研究生導師簽字的地方必須導師本人簽字。
按《關于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試行規定》(1987年1月1日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等7個單位公布),除習慣用中文數字表示的以外,一般數字均用阿拉伯數字。
(1)公曆的世紀、年代、年、月、日和時刻一律用阿拉伯數字,如20世紀,80年代,4時3刻等。年号要用四位數,如1989年,不能用89年。
(2)記數與計算(含正負整數、分數、小數、百分比、約數等)一律用阿拉伯數字,如3/4,4.5%,10個月,500多種等。
(3)一個數值的書寫形式要照顧到上下文。不是出現在一組表示科學計量和具有統計意義數字中的一位數可以用漢字,如一個人,六條意見。星期幾一律用漢字,如星期六。鄰近兩個數字并列連用,表示概數,應該用漢字數字,數字間不用頓号隔開,如三五天,七八十種,四十五六歲,一千七八百元等。
(4)數字作為詞素構成定型的詞、詞組、慣用語、縮略語等應當使用漢字。如二倍體,三葉蟲,第三世界,“七五”規劃,相差十萬八千裡等。
(5)5位以上的數字,尾數零多的,可改寫為以萬、億為單位的數。一般情況下不得以十、百、千、十萬、百萬、千萬、十億、百億、千億作為單位。如
公裡可改寫為
3.45
億公裡或 萬公裡,但不能寫為
3
億
萬公裡或
3
億
4
千
5
百萬公裡。
(6)數字的書寫不必每格一個數碼,一般每兩數碼占一格,數字間分節不用分位号“,”,凡4位或4位以上的數都從個位起每3位數空半個數碼(1/4漢字)。“”,不寫成“
3,000,000
”
,小數點後的數從小數點起向右按每三位一組分節。一個用阿拉伯數字書寫的多位數不能從數字中間轉行。
(7)數量的增加或減少要注意下列用詞的概念:1)增加為(或增加到)過去的二倍,即過去為一,現在為二;2)增加(或增加了)二倍,即過去為一,現在為三;3)超額80%,即定額為100,現在為180;4)降低到80%,即過去為100,現在為80;5)降低(或降低了)80%,即原來為100,現在為20;6)為原數的1/4,即原數為4,現在為1,或原數為1,現在為0.25。
應特别注意在表達數字減小時,不宜用倍數,而應采用分數。如減少為原來的1/2,1/3等。
附錄B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
(1984年2月27日國務院公布)
我國的法定計量單位(以下簡稱法定單位)包括:
(1)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見表3-1;
(2)國際單位制的輔助單位:見表3-2;
(3)國際單位制中具有專門名稱的導出單位:見表3-3;
(4)國家選定的非國際單位制單位:見表3-4;
(5)由以上單位構成的組合形式的單位;
(6)由詞頭和以上單位構成的十進倍數和分數單位(詞頭見表3-5)。
法定單位的定義、使用方法等,由國家計量局另行規定。
表3-1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
量的名稱
|
單位名稱
|
單位符号
|
長度
|
米
|
m
|
質量
|
千克(公斤)
|
kg
|
時間
|
秒
|
s
|
電流
|
安[培]
|
A
|
熱力學溫度
|
開[爾文]
|
K
|
物質的量
|
摩[爾]
|
mol
|
發光強度
|
坎[德拉]
|
cd
|
表3-2國際單位制的輔助單位
量的名稱
|
單位名稱
|
單位符号
|
平面角
|
弧度
|
rad
|
立體角
|
球面度
|
sr
|
表3-3國際單位制中具有專門名稱的導出單位
量的名稱
|
單位名稱
|
單位符号
|
其它表示實例
|
頻率
|
赫[茲]
|
Hz
|
s-1
|
力;重力
|
牛[頓]
|
N
|
kg
·
m/s2
|
壓力,壓強;應力
|
帕[斯卡]
|
Pa
|
N/m2
|
能量;功;熱量
|
焦[爾]
|
J
|
N
·
m
|
功率;輻射通量
|
瓦[特]
|
W
|
J/s
|
電荷量
|
庫[侖]
|
C
|
A
·
s
|
電位;電壓;電動勢
|
伏[特]
|
V
|
W/A
|
電容
|
法[拉]
|
F
|
C/V
|
電阻
|
歐[姆]
|
Ω
|
V/A
|
電導
|
西[門子]
|
S
|
A/V
|
磁通量
|
韋[伯]
|
Wb
|
V
·
s
|
磁通量密度;磁感應強度
|
特[斯拉]
|
T
|
Wb/m2
|
電感
|
享[利]
|
H
|
Wb/A
|
攝氏溫度
|
攝氏度
|
℃
|
|
光通量
|
流[明]
|
lm
|
cd
·
sr
|
光照度
|
勒[克斯]
|
lx
|
lm/m2
|
放射性活度
|
貝可[勒爾]
|
Bq
|
s-1
|
吸收劑量
|
戈[瑞]
|
Gy
|
J/kg
|
劑量當量
|
希[沃特]
|
Sv
|
J/kg
|
表3-4國家選定的非國際單位制單位
量的名稱
|
單位名稱
|
單位符号
|
換算關系和說明
|
時 間
|
分
[
小]時
天(日)
|
min
h
d
|
1 min
=
60 s
1 h
=
60 min
=
3 600 s
1 d
=
24 h
=
86 400 s
|
平面角
|
[
角]秒
[
角]分
度
|
(")
(')
(
°
)
|
1"
=
(
π
/648 000) rad
(
π為圓周率
)
1'
=
60"
=
(
π
/10 800) rad
=
60'
=
(
π
/180) rad
|
旋轉速度
|
轉每分
|
r/min
|
1 r/min
=
(1/60) s-1
|
長 度
|
海裡
|
n mile
|
1 n mile
=
1 852m (
隻用于航程
)
|
速 度
|
節
|
kn
|
1 kn
=
1 n mile/h
=
(1 852/3 600) m/s
(
隻用于航程
)
|
質 量
|
噸
原子質量單位
|
t
u
|
1 t
=
103kg
1 u
≈
1.660 565 5
×
10-27kg
|
體 積
|
升
|
L,
(
l
)
|
1 L
=
1dm3
=
10-3m3
|
能
|
電子伏
|
eV
|
1 eV
≈
1.602 189 2
×
10-19J
|
級 差
|
分貝
|
dB
|
|
線密度
|
特[克斯]
|
tex
|
1 tex
=
1 g/km
|
表3-5用于構成十進倍數和分數單位的詞頭
所表示的因數
|
詞頭名稱
|
詞頭符号
|
10
18
|
艾[可薩]
|
E
|
10
15
|
拍[它]
|
P
|
10
12
|
太[拉]
|
T
|
10
9
|
吉[咖]
|
G
|
10
6
|
兆
|
M
|
10
3
|
千
|
k
|
10
2
|
百
|
h
|
10
1
|
十
|
da
|
10
-1
|
分
|
d
|
10
-2
|
厘
|
c
|
10
-3
|
毫
|
m
|
10
-6
|
微
|
μ
|
10
-9
|
納[諾]
|
n
|
10
-12
|
皮[可]
|
p
|
10
-15
|
飛[母托]
|
f
|
10
-18
|
阿[托]
|
a
|
注:
1.
周、月、年(年的符号為a)為一般常用時間單位。
2. [ ]内的字,是在不緻混淆的情況下,可以省略的字。
3. ( )内的字為前者的同義語。
4. 角度單位度、分、秒的符号不處于數字後時,用括号。
5. 升的符号中,小寫字母l為備用符号。
6. r為“轉”的符号。
7. 人民生活和貿易中,質量習慣稱為重量。
8. 公裡為千米的俗稱,符号為
km
。
9. 104
稱為萬,108稱為億,1012稱為萬億,這類數詞的使用不受詞頭名稱的影響,但不應與詞頭混淆。
說明:法定計量單位的使用,可查閱1984年國家計量局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使用方法》。
附錄
C
學位論文封面示例
國内圖書分類号:密級
:
國際圖書分類号: 學号:303093
學 位 論 文
利用體細胞核移植技術生産
轉基因山羊的研究
□
□□(作者姓名宋體4号字)
導師姓名:
□□□教授
一級學科:
□□□
申請學位級别:
農
學博士
二級學科:
□□□
論文提交日期:
2006
年4月15日
答辯日
期:
2006
年6月25日
學位授予單位:
伟德国际weide答辯委員會主席:□□□教授
2006
年6月20日
附錄
D
學位論文内封示例
(
英文
)
Classified Index:
U.D.C:
Dissertation for the Doctoral Degree in Agriculture
STUDIES ON PRINCIPLES OF VARIATION OF ENERGY METABOLISM IN CYSTICERCUS CELLULOSAE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OF DRUGS
Candidate:
Supervisor: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
Speciality:
Date of Oral Examination:
University:
|
Gao Xuejun
Prof. Li Qingzhang
Doctor of Agriculture
Basic Veterinary Science
March,2006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注:①此示例适用于農學博士學位論文的内封。
②若為碩士論文,則将單詞“Doctor”改為“Master”。
③若學科門類為理學、工學、管理學,則将單詞“Agriculture”分别改為“Science”、“Engineering”、“Management”。
附錄
E
頁眉示例
頁眉應居中置于頁面上部。論文的頁碼居中置于頁面底部。
偶數頁式樣: 奇數頁式樣:
|
伟德国际weide農學博士學位論文
|
|
|
|
引 言
|
|
2
|
1
|
附錄
F
順序編碼制文後參考文獻表著錄格式示例
(GB/T7714-2005)
1
.
普通圖書
[1]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廳.廣西自然保護[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3.
[2]蔣有緒,郭泉水,馬娟,等.中國森林群落分類及其群落學特征[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3]唐緒軍.報業經濟與報業經營[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117-121.
[4]趙凱華,羅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5]汪昂.(增補)本草備要[M].石印本.上海:同文書局,1912.
[6]CRA WFPRD W,GORMAN M. Future l: braries:dreams, madness,& reality[M].Chicago: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1995.
[7]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 and Institutions. Names of persons: national usages for entry in catalogues[M].3rd ed. London::IFLA In International Office for UBC, 1977.
[8]O’BRIEN J A.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systems [M]. 7th ed.Burr Ridge,III.: Irwin,1994.
[9]ROOD H J.Logic and structured design for computer programmers[M].3rd ed. [S.l.]: Brooks/Cole Thomson Learning,,2001.
2
.
論文集、會議錄
[1]中國力學學會.第3屆全國實驗流體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天津:[出版者不祥],1990.
[2]ROSENTHALL E M.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Canadian Mathematical Congress, University of Montreal, 1961[C].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63.
[3]GANZHA V G, MAYR E W, VOROZHTSOV EV. Computer algebra in scientific computing: CASC 2000: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Workshop on Computer Algebra in Scientific Computing,,Samarkand, October 5-9,2000[C]..Berlin: Springer, c2000.
3
. 科技報告
[1]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Guidelines for handling excavated acid-producing materials,PB 91-19400[R].Springfield: U.S.Department of Commerce Nat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1990.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Factors regul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 report of WHO Scientific Group[R]. Geneva:WHO,1970.
4
.
學位論文
[1]張志祥.間斷動力系統的随機擾動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應用[D].北京:北京大學數學學院,1998.
[2]CALMS R B.Infrared 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solid oxygen[D]. Berkeley:Univ. of California,1965.
5
.
專利文獻
[1]劉加林.多功能一次性壓舌闆:中國,92214985.2[P].1993-04-14.
[2]河北綠洲生态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一種荒漠化地區生态植被綜合培植方法:中國,01129210.5[P/OL].2001-10-24[2002-05-28].http://211.152.9.47/sipoasp/zlijs/hyjs-yx-new,asp? recid=01129210.5&leixin.
6
.
專著中析出的文獻
[1]國家标準局信息分類編碼研究所.GB/T2659-1986世界各國和地區名稱代碼[S]//全國文獻工作标準化技術委員會.文獻工作國家标準彙編:3.北京:中國标準出版社,1988:59-92.
[2]韓吉人.論職工教育的特點[G]//中國職工教育研究會.職工教育研究論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90-99.
[3]BUSECK P R,NORD G L, Jr., VEBLEN D R. Subsolidus phenomena in pyroxenes[M]//PREWITT C T. Pyroxense..Washington,D.C.: Minera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cl1980:117-211.
[4]FOURNEY M E. Advances in holographic photoelasticity[C]//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Applied Mechanics Division. Symposium on Applications of Holography in Mechanics, August 23-25,1971,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alifonia, New York: ASME, c1971:17-38.
[5]MARTIN G. Control of electronic resources in Australia [M] //PATTLE L W, COX B J. Electronic resources: selection and bibliographic control. New York: The Haworth Press,1996:85-96.
7
.
期刊中析出的文獻
[1]李炳穆.理想的圖書館員和信息專家的素質與形象[J].圖書情報工作,2000(2):5-8.
[2]陶仁骥.密碼學與數學[J].自然雜志,1984,7(7):527.
[3]亞洲地質圖編目組.亞洲地層與地質曆史概述[J].地質學報,1978,3:194-208.
[4]DES MARAIS D J, STRAUSS H, SUMMONS R E, et al. Carbon isotope evidence for the stepwise oxidation of the Proterozoic environment[J]. Nature, 1992,359:605-609.
[5]HEWITT J A.Technical services in 1983[J].Library Resource Services, 1984,28(3):205-218.
8
.
報紙中析出的文獻
[1]丁文祥.數字革命與競争國際化[N].中國青年報,2000-11-20(15).
[2]張田勤.罪犯DNA庫與生命倫理學計劃[N].大衆科技報.2000-11-12(7).
9
.
電子文獻
(
包括專著或連續出版物中析出的電子文獻
)
[1]江向東.互聯網環境下的信息處理與圖書管理系統解決方案[J/OL].情報學報,1999,18(2):4[2000-01-18].http://www.chinainfo.gov.cn/periodical/qbxb/qbxb99/qbxb990203.
[2]蕭钰.出版業信息化邁入快車道[EB/OL].(2001-12-19)[2002-04-15]http://www.Creader.com.news/20011219/200112190019.Html.
[3]CHRISTINE M.Plant physiology:plant biology in the Genome Era[J/OL].Science, 1998,281:331-332[1988-09-23].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llection/anatmorp.
[4]METCALF S W..The Tort Hall air emission study[C/OL]//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Hazardous Waste,Atlanta Marriott Marquis Hotel, Atlanta, Georgia,June 5-8, 1995:impact on human and ecological health [1998-09-22].http:// atsdrl.Atsdr.cdc. Gov:8080/cong95.Html.
[5]TURCOTTE D L.Fractals and chaos in geology and geophysisce [M/OL].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1998-09-23].http://www.Seg.org/reviews/mccorm 30.Html.
文獻類型和電子文獻載體标志代碼
1
.
文獻類型和标志代碼(見表
1
)
表1: 文獻類型和标志代碼
文 獻 類 型
|
标 志 代 碼
|
普通圖書
|
M
|
會議錄
|
C
|
彙編
|
G
|
報紙
|
N
|
期刊
|
J
|
學位論文
|
D
|
報告
|
R
|
标準
|
S
|
專利
|
P
|
數據庫
|
DB
|
計算機程序
|
CP
|
電子公告
|
EB
|
2
.
電子文獻載體和标志代碼(見表2)
表2: 電子文獻載體和标志代碼
載 體 類 型
|
标 志 代 碼
|
磁帶(magnetic tape)
|
MT
|
磁盤(disk)
|
DK
|
光盤(CD-ROM)
|
CD
|
聯機網絡(online)
|
OL
|
附錄
G
研究生學位論文獨創聲明和使用授權書
獨 創 聲 明
本人聲明所呈交的學位論文是本人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據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緻謝的地方外,論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經發表或撰寫過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未獲得
(注:如沒有其他需要特别聲明的,本欄可空)
或其他教育機構的學位或證書使用過的材料。與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對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貢獻均已在論文中作了明确的說明并表示謝意。
學位論文作者簽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學位論文版權使用授權書
本學位論文作者完全了解學校有關保留、使用學位論文的規定,學校有權保留并向國家有關部門或機構送交論文的複印件和磁盤,允許論文被查閱和借閱。本人授權學校可以将學位論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編入有關數據庫進行檢索,可以采用影印、縮印或掃描等複制手段保存、彙編學位論文。(保密的學位論文在解密後适用本授權書)
學位論文作者簽名:
日期:
年
月
日
導 師 簽 名:
日期:
年
月
日
附錄H 物理量名稱及符号表示例
A
|
─截面積,散熱面積;
|
Th
|
─弧柱溫度;
|
B
|
─磁感應強度;
|
t
|
─時間;
|
Br
|
─剩磁感應強度;
|
tc
|
─觸動時間;
|
Bs
|
─飽和磁感應強度;
|
td
|
─運動時間;
|
C
|
─電容;
|
U,u
|
─電壓;
|
c
|
─彈簧剛度,比熱容;
|
Ua
|
─陽極壓降;
|
d
|
─直徑;
|
Uc
|
─陰極壓降;
|
E
|
─電場強度;
|
Uf
|
─釋放電壓;
|
e
|
─電子電荷;
|
X
|
─電抗;
|
F
|
─力;
|
Xm
|
─磁抗;
|
Fx
|
─吸力;
|
X
μ
|
─鐵心磁抗;
|
Fc
|
─斥力;
|
Z
|
─電阻抗;
|
Ff
|
─反力;
|
Zm
|
─磁阻抗;
|
f
|
─頻率,電路振蕩頻率;
|
Z
μ
|
─鐵心磁阻抗;
|
G
|
─電導;
|
α
|
─電阻溫度系數;
|
H
|
─磁場強度;
|
γ
|
─恢複電壓振幅系數;
|
Hc
|
─矯頑磁力;
|
δ
|
─氣隙長度,介質損耗角;
|
I,i
|
─電流;
|
θ
|
─溫度;
|
Ic
|
─觸動電流;
|
θ
n
|
─周圍介質溫度;
|
If
|
─釋放電流;
|
Λ
|
─磁導;
|
J
|
─電流密度;
|
λ
|
─熱導率,單位長度漏磁導;
|
KF
|
─反饋系數;
|
μ
|
─磁導率;
|
Kf
|
─返回系數;
|
μ
r
|
—相對磁導率;
|
N
|
─匝數;
|
μ
o
|
─真空磁導率;
|
P
|
─功率;
|
ρ
|
─電阻率;
|
p
|
─導體截面周長;
|
σ
|
─漏磁系數;
|
pp
|
─功率過載系數;
|
τ
|
─溫升,電弧時間常數;
|
pi
|
─電流過載系數;
|
τ
|
─穩定溫升;
|
Q
|
─熱流,熱量;
|
Φ
|
─磁通;
|
R
|
─電阻;
|
Φ
f
|
—釋放磁通;
|
Rb
|
—膜電阻;
|
─電壓和電流的相角差;
|
|
Rh
|
—電弧電阻,弧柱電阻;
|
ψ
|
─磁鍊.
|
Rj
|
—接觸電阻;
|
|
摘自
GB3102.1
~6-86
量 的 名 稱
|
符 号
|
量 的 名 稱
|
符 号
|
|
時間和空間
|
|
波數
|
σ
|
|
[平面]角
|
α,β,γ,θ,φ等
|
圓波數,角波數
|
k
|
|
立 體 角
|
Ω
|
振幅級差,場級差
|
LF
|
|
長度
|
l,(
L )
|
功率級差
|
LP
|
|
寬度
|
b
|
阻尼系數
|
δ
|
|
高度
|
h
|
對數減縮率
|
Λ
|
|
厚度
|
δ,(
d, t )
|
衰減系數
|
α
|
|
半徑
|
r,
R
|
相位系數
|
β
|
|
直徑
|
d,
D
|
傳播系數
|
γ
|
|
程長,距離
|
s
|
|
|
|
面積
|
A,(
S )
|
力 學
|
|
|
體積,容積
|
V
|
質量
|
m
|
|
時間,時間間隔,持
續時間
|
|
密度
|
ρ
|
|
t
|
相對密度
|
d
|
|
角 速 度
|
ω
|
比容,(比體積)
|
υ
|
|
角加速度
|
a
|
線 密 度
|
Ρ
l
|
|
速度
|
u,
υ
,
ω
,c
|
面 密 度
|
ρ
A,(
ρ
s)
|
|
加 速 度
|
a
|
動量
|
P
|
|
重力加速度,自由落
|
g
|
動量矩,角動量
|
L
|
|
體加速度
|
|
轉動慣量
|
I,(
J )
|
|
|
|
力
|
F
|
|
周期
|
|
重力
|
W,(
P,
G )
|
|
周期
|
T
|
引力常數
|
G
|
|
時間常數
|
τ,(
T )
|
力矩
|
M
|
|
頻率
|
F,(
ν)
|
轉矩,力偶矩
|
T
|
|
轉速,旋轉頻率
|
n
|
壓力,壓強
|
p
|
|
角頻率,圓頻率
|
ω
|
正 應 力
|
σ
|
|
波長
|
λ
|
切應力,(剪應力)
|
τ
|
|
|
線 應 變
|
s
,
e
|
熱流[量]密度
|
q,
φ
|
|
切應變,(剪應變)
|
γ
|
熱導率,(導熱系數)
|
λ,
k
|
|
體積應變
|
θ
|
傳熱系數
|
h,
a
|
|
泊 松 比
|
μ,ν
|
[總]傳熱系數
|
k,
K
|
|
彈性模量
|
E
|
熱絕緣系數
|
M
|
|
切變模量,(剪變模量)
|
G
|
熱阻
|
R
|
|
體積模量
|
K
|
熱擴散率
|
α(
a
,κ)
|
|
壓縮系數
|
κ
|
熱容
|
C
|
|
[截面]慣性矩
|
Ia,(
I )
|
比 熱 容
|
c
|
|
[截面]極慣性矩
|
Ip
|
比熱[容]比
|
γ
|
|
截面系數
|
W,
Z
|
定熵指數
|
κ
|
|
摩擦系數
|
μ,(
f )
|
熵
|
S
|
|
[動力]粘度
|
η,(
μ)
|
比熵
|
s
|
|
運動粘度
|
ν
|
内能
|
U
,(
E )
|
|
表面張力
|
γ,
σ
|
焓
|
H
,(
I )
|
|
功
|
W,(
A )
|
比 内 能
|
u
,(
e )
|
|
能[量]
|
E,(
W )
|
比焓
|
h
,(
i )
|
|
勢能,位能
|
Ep,(
V )
|
|
|
|
動能
|
E
κ,(
T )
|
電學和磁學
|
|
|
功率
|
P
|
電流
|
I
|
|
質量流量
|
qm
|
電荷[量]
|
Q
|
|
體積流量
|
qV
|
電荷[體]密度
|
ρ,(
η)
|
|
|
|
電荷面密度
|
σ
|
|
熱學
|
|
電場強度
|
E
,(
K )
|
|
熱力學溫度
|
T
,Θ
|
電位,(電勢)
|
V
,φ
|
|
攝氏溫度
|
t
,θ
|
電位差,(電勢差)電壓
|
U
|
|
線[膨]脹系數
|
at
|
電 動 勢
|
E
|
|
體[膨]脹系數
|
aV,
γ
|
電通[量]密度,電位移
|
D
|
|
相對壓力系數
|
ap
|
電通[量],電位移通量
|
ψ
|
|
壓力系數
|
β
|
電容
|
C
|
|
壓 縮 率
|
κ
|
|
|
|
熱,熱量
|
Q
|
|
|
|
熱 流 量
|
φ
|
|
|
(
續表)
量 的 名 稱
|
符 号
|
量 的 名 稱
|
符 号
|
電流密度
|
J
,
(S
,δ
)
|
光出射度
|
M
,
(Mv)
|
電流線密度
|
A
,
(a)
|
[
光
]
照度
|
E
,
(Ev)
|
磁場強度
|
H
|
曝
光
量
|
H
|
磁位差,
(
磁勢差
)
|
Um
|
光視效能
|
K
|
磁通勢,磁動勢
|
F
,
Fm
|
光視效率
|
V
|
磁通
[
量
]
密度,磁感
|
B
|
折
射
率
|
n
|
應強度
|
|
|
|
磁通
[
量
]
|
Φ
|
聲
|
|
磁導率
|
μ
|
聲
速
|
c
|
磁化強度
|
M
,
Hi
|
聲能密度
|
D
,
w
|
[
直流
]
電阻
|
R
|
聲
[
源
]
功率
|
W
,
P
|
[
直流
]
電導
|
G
|
聲能通量
|
Φ
|
電
阻
率
|
ρ
|
聲強
[
度
]
|
I
|
電
導
率
|
γ,σ,κ
|
聲阻抗率
|
Zs
|
磁
阻
|
Rm
|
[
聲
]
特性阻抗
|
Zc
|
磁
導
|
Λ,
(P)
|
聲
阻
抗
|
Za
|
阻抗,
(
複數阻抗
)
|
Z
|
聲
阻
|
Re
|
電
抗
|
X
|
聲
抗
|
Xa
|
[
交流
]
電阻
|
R
|
聲
質
量
|
Ma
|
導納,
(
複數導納
)
|
γ
|
聲
導
納
|
Ya
|
電
納
|
B
|
聲
導
|
Ga
|
[
交流
]
電導
|
G
|
聲
納
|
Ba
|
功
率
|
P
|
損耗系數
|
δ
|
電能
[
量
]
|
W
|
反射系數
|
r
|
|
|
透射系數
|
τ
|
光
|
|
吸聲系數
|
a
|
發光強度
|
I
,
(Iv)
|
隔聲量
,
傳聲損失
|
R
|
光
通
量
|
Φ
(
Φ
v
)
|
吸
聲
量
|
A
|
光
量
|
Q
,
(Qv)
|
響
度
級
|
LN
|
[
光
]
亮度
|
L
,
(Lv)
|
響
度
|
N
|
目錄
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2 文獻綜述
1.2.1無土栽培的概念
1.2.2無土栽培的分類
2.材料與方法
2.1不同方法無土栽培甜菜的試驗材料與方法
2.1.1試驗材料
2.1.2試驗方法
2.2環境因子對無土栽培甜菜苗期NR和GS活性影響的試驗材料與方法
2.2.1試驗材料
2.2.2試驗方法
2.2.3測定方法
3.結果與分析
3.1不同方法無土栽培甜菜的比較
3.1.1不同方法無土栽培甜菜移栽幼苗成活率比較
3.1.2不同方法無土栽培甜菜苗期硝酸還原酶活性變化動态
3.2N、溫度、Mg
2+、pH對無土栽培甜菜苗期葉片NR活性調控規律
3.2.1模型建立
3.2.2單因素效應分析
3.3N、溫度、Mg
2+、pH對無土栽培甜菜苗期根部GS活性調控規律
3.3.1模型建立
3.3.2單因素效應分析
4.讨論
4.1不同方法無土栽培甜菜的比較
4.1.1不同方法無土栽培甜菜移栽幼苗成活率比較
4.1.2不同方法無土栽培甜菜氮素同化代謝酶(NR、GS)活性變化
4.2環境因子對無土栽培甜菜苗期NR和GS活性的影響
4.2.1 氮肥對甜菜酶活性的影響
4.2.2溫度對甜菜酶活性的影響
5.結論
緻謝
參考文獻
附錄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
CONTENTS
Abstract in Chinese
Abstract in English
1.Introduction
1.1 Aims of research
1.2 Total document
1.2.1 Concept of soilless culture
2.Materials and Methods …………………… ……………………………………… ……
2.1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sugar beet with different soilless culture
2.1.1 Experimental materials
2.1.2 Experimental methods
2.2 Materials and methods on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to NR
and GS activators in sugar beet seedling with soilless culture
2.2.1 Experimental materials
2.2.2 Experimental methods
2.2.3 Determination methods
3.Results analysis
3.1 The compare to different methods in soilless culture
3.1.1 The compare to the viability rate of sugar beet seedling
trasplated with difficlt methods in soilless cuture
3.1.2 The change tendencies of nitratase during seeding of sugar beet
without different methods of cultivation without soil
3.2 The controlling law of N、 T、Mg
2+、pH to the NR vitality
in sugar beet leaf during with soilless culture
3.2.1 Model build
3.2.2 Monofactorial effector analysis
3.3 The controlling law of N、 T、Mg
2+、pH to the GS vitality
in sugar beet root during with soilless culture
3.3.1 Model build
3.3.2 Monofactorial effector analysis
4.Discussion
4.1 The compare to different methods in soilless culture
4.1.1 The compare to the viability rate of sugar beet seedling
trasplated with difficlt methods in soilless cuture
4.1.2 The change of NR and GS during seedling of sugar beet
trasplated with difficult methods in soilless culture
4.2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to NR and GS activators
in sugar beet seedling with soilless culture
4.2.1 The effect of N to the enzyme activator in sugar beet
4.2.2 The effect of T to the enzyme activity in sugar beet
5.Conclusion
Acknowledgement
References
Appendix
Papers published in the period of Ph.M. education
附錄K 英文目錄用詞
Contents
目錄
Abstract
摘要
Introduction
緒論
Conclusion
結論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Appendix A,B
…
附錄
A,B
Papers published in the period of Ph.D. education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表的論文
Statement of copyright
原創性聲明
Letter of authorization
使用授權書
Acknowledgement
緻謝
Index
索引
Resume
個人簡曆